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分别是什么_计算机由什么组成

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分别是什么_计算机由什么组成传真模式Fax Modem :通过Modem进行传真,除省下一台专用传真的费用外,好处还有很多:可以直接把计算机内的文件传真到对方的计算机或传真机,而无需先把文件打印出来;可以对接收到的传真方便地进行保存或编辑;可以克服普通传真机由于使用热敏纸而造成字迹逐渐消退的问题

传真模式Fax Modem :通过Modem进行传真,除省下一台专用传真的费用外,好处还有很多:可以直接把计算机内的文件传真到对方的计算机或传真机,而无需先把文件打印出来;可以对接收到的传真方便地进行保存或编辑;可以克服普通传真机由于使用热敏纸而造成字迹逐渐消退的问题;由于Modem使用了纠错的技术,传真质量比普通传真机要好,尤其是对于图形的传真更是如此。   2.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一般分为4个阶段:单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1)单测试:单就是人为规定的最小的被测功能模块,C语言中单指一个函数,Java里单指一个类,图形化的软件中可以指一个窗口或一个菜单等。此阶段一般由软件的开发人员来实施。   (2)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在单测试的基础上,把软件单按照软件概要设计规格说明的规格要求,组装成模块、子系统或系统的过程中各部分工作是否达到或实现相应技术指标及要求。   (3)系统测试:将经过集成测试的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与系统中其他部分结合起来,在实际运行环境下进行一系列严格有效的测试,以发现软件潜在的问题,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之间的比较:   1)测试内容:集成测试是测试各个单模块之间的接口,系统测试是测试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2)测试角度:集成测试偏重于技术的角度进行测试,系统测试是偏重于业务的角度进行测试。   (4)验收测试   也称交付测试,是针对用户需求、业务流程进行的正式的测试,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由用户、客户或其他授权机构决定是否接受系统。   验收测试包括alpha测试和beta测试,alpha测试是由开发者进行的软件测试,beta测试是由用户在脱离开发环境下进行的软件测试。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白盒测试:已知产品的内部工作过程,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种内部操作是否符合设计规格要求,所有内部成分是否经过检查。   3.虚拟存储系统   解决什么问题:CPU运行速度与存储器读取速度不匹配   二级存储结构:内存-外村(辅存)   三级存储结构:cache-内存-外存   5.8086微处理器   由Intel于1978年所设计的16位微处理器芯片,是x86架构的鼻祖   IP指令地址寄存器存放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在代码段中的偏移位置。   总线接口单BIU是8086 CPU在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的接口部件,负责对全部引脚的操作,即8086对存储器和I/O设备的所有操作都是由BIU完成的。所有对外部总线的操作都必须有正确的地址和适当的控制信号,BIU中的各部件主要是围绕这个目标设计的。它提供了16位双向数据总线、20位地址总线和若干条控制总线。   其具体任务是:负责从内存单中预取指令,并将它们送到指令队列缓冲器暂存。CPU执行指令时,总线接口单要配合执行单,从指定的内存单或I/O端口中取出数据传送给执行单,或者把执行单的处理结果传送到指定的内存单或I/O端口中。   执行单EU中包含1个16位的运算器ALU、8个16位的寄存器、1个16位标志寄存器FR、1个运算暂存器和执行单的控制电路。这个单进行所有指令的解释和执行,同时管理上述有关的寄存器。EU对指令的执行是从取指令操作码开始的,它从总线接口单的指令队列缓冲器中每次取一个字节。如果指令队列缓冲器中是空的,那么EU就要等待BIU通过外部总线从存储器中取得指令并送到EU,通过译码电路分析,发出相应控制命令,控制ALU数据总线中数据的流向。   扩展:CPU组成   从功能上看,一般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逻辑运算单、存储单(包括内部总线和缓冲器)三大部分。其中控制单完成数据处理整个过程中的调配工作,逻辑单则完成各个指令以便得到程序最终想要的结果,存储单就负责存储原始数据以及运算结果。   控制单:控制单是整个CPU的指挥控制中心,由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 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 Decoder)和操作控制器OC(Operation Controller)等,对协调整个电脑有序工作极为重要。它根据用户预先编好的程序,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各条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通过指令译码(分析)确定应该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通过操作控制器OC,按确定的时序,向相应的部件发出微操作控制信号。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节拍脉冲发生器、控制矩阵、时钟脉冲发生器、复位电路和启停电路等控制逻辑。   运算单:是运算器的核心。可以执行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数等基本运算及其附加运算)和逻辑运算(包括移位、逻辑测试或两个值比较)。相对控制单而言,运算器接受控制单的命令而进行动作,即运算单所进行的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单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的,所以它是执行部件。   存储单:包括CPU片内缓存和寄存器组,是CPU中暂时存放数据的地方,里面保存着那些等待处理的数据,或已经处理过的数据,CPU访问寄存器所用的时间要比访问内存的时间短。采用寄存器,可以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从而提高了CPU的工作速度。但因为受到芯片面积和集成度所限,寄存器组的容量不可能很大。寄存器组可分为专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的作用是固定的,分别寄存相应的数据。而通用寄存器用途广泛并可由程序员规定其用途,通用寄存器的数目因微处理器而异。这个是我们以后要介绍这个重点,这里先提一下。   7.RISC和CISC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s,复杂指令集计算集)和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s)是两大类主流的CPU指令集类型,其中CISC以Intel,AMD的X86 CPU为代表,而RISC以ARM,IBM Power为代表。RISC的设计初衷针对CISC CPU复杂的弊端,选择一些可以在单个CPU周期完成的指令,以降低CPU的复杂度,将复杂性交给编译器。   CISC和RISC的主要区别:   (1)CISC的指令能力强,单多数指令使用率低却增加了CPU的复杂度,指令是可变长格式;RISC的指令大部分为单周期指令,指令长度固定,操作寄存器,只有Load/Store操作内存   (2)CISC支持多种寻址方式;RISC支持方式少   (3)CISC通过微程序控制技术实现;RISC增加了通用寄存器,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是和采用流水线   (4)CISC的研制周期长   (5)RISC优化编译,有效支持高级语言   8.SSD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简称固盘,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   厂商只需购买NAND存储器,再配合适当的控制芯片,就可以制造固态硬盘了。新一代的固态硬盘普遍采用SATA-3接口、M.2接口、MSATA接口、PCI-E接口、SAS接口、CFast接口和SFF-8639接口。   特点:   1、读写速度快。采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读取速度相对机械硬盘更快。固态硬盘不用磁头,寻道时间几乎为0。持续写入的速固态硬盘度非常惊人,固态硬盘厂商大多会宣称自家的固态硬盘持续读写速度超过了500MB/s!   固态硬盘的快绝不仅仅体现在持续读写上,随机读写速度快才是固态硬盘的终极奥义,这最直接体现在绝大部分的日常操作中。与之相关的还有极低的存取时间,最常见的7200转机械硬盘的寻道时间一般为12-14毫秒,而固态硬盘可以轻易达到0.1毫秒甚至更低!   2、物理特性,低功耗、无噪音、抗震动、低热量、体积小、工作温度范围大。固态硬盘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固态硬盘比同容量机械硬盘体积小、重量轻。   这些优势机械硬盘都不具备,固态硬盘比机械硬盘还要耐用,更低温、更抗震、更便携。因此固体硬盘才能广泛应用于军事、车载、工业、医疗、航空等领域。   9.信息安全的属性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即保证信息为授者享用而不泄漏给未经授者。   (2)完整性(Integrity)   即保证信息从真实的发信者传送到真实的收信者手中,传送过程中没有被非法用户添加、删除、替换等。   (3)可用性(Availability)   即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为授者提供服务,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的拒绝。   (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即出于国家和机构的利益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保证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实施必要的控管理,以对抗社会犯罪和外敌侵犯。   (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   即人们要为自己的信息行为负责,提供保证社会依法管理需要的公证、仲裁信息证据。   10.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  管理部门:国家版权局   专利,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   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规定,自作品完成创作之日起即拥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总称。   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产品,享有以下几种权利: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5)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   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6)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7)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8)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9)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10)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   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11)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   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   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12)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13)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14)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15)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16)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17)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 著作权保护期限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是有一定期限的。   (1) 著作权属于公民   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没有任何限制,永远属于保护范围。而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的 50 年(第 50 年的 12 月 31 日)。作者死亡后,著作权依照继承法进行转移。   (2) 著作权属于单位   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 50 年(首次发表后的第 50 年的 12 月 31 日),若 50 年内未发表的,不予保护。但单位变更、终止后,其著作权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单位享有。   (二)著作权人的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 具体如表 4-1 所示:   表 4-1 著作权归属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知识点是如果遇到作者不明的情况,那么作品原件的所有人可以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直到作者身份明确。   (三)侵权判定   对是否侵犯了知识产权的判断通常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下比较特殊的情况考生容易混淆和出错。   (1) 口述作品(包括即兴演说、授课和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摄影作品及示意图受著作权保护。   (2) 对于作品而言,以下行为不侵权: 即个人学习、 介绍或评论时引用;在各种形式的新闻报道中引用;学校教学与研究及图书馆陈列用的少量复制;执行公务使用;免费表演已发表作品;将汉字作品翻译成为少数民族文字或改为盲文出版。   (3) 对于作品而言,公开表演及播放需要另外授权。例如,在商场公开播放正版的音乐及 VCD 也是侵权行为。而且版权人对作品还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4) 对于软件产品而言,要注意保护只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和文档,并不包括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数学概念等; 另外以学习和研究为目的所做的少量复制与修改,为保护合法获得的产品所做的少量复制也不侵权。   (5) 若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非常情况,可以为了公共利益强制实施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许可。   最后还要提醒考生在侵权判断的题目中,如果给出的条件没有明确说明双方的约定情况,   并且答案中出现“是否侵权,应根据甲乙双方协商情况而定” 时,通常这才是正确答案。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请考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四)商标权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   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   根据《商标法》规定,商标权有效期 10 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期满前 12 个月内申请续展,在此期间内未能申请的,可再给予 6 个月的宽展期。续展可无限重复进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 10 年。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期满未办理续展手续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关于商标权的归属:   1)谁先申请谁拥有(除知名商标的非法抢注);   2)同时申请,则根据谁先使用(需提供证据);   3)无法提供证据,协商归属,无效时使用抽签。   (五) 专利权   专利权(Patent Right),简称“专利” ,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原则是谁先申请谁拥有,否则就需要协商归属。   专利权解决的办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两申请人作为一件专利申请的共同申请人。   另一种是其中一方放弃权利并从另一方得到适当的补偿   11-12 采样频率=信号频率*2   数据速率=(8*8+1)*32K=2.08Mb/s   13-14曼彻斯特编码,有效数据速率,波特率   波特率两种计算方法:   如果告诉码的长度    波特率=码位数*比特率   如果没有码的长度     波特率=信号变化的速度   15卫星通信   在卫星异步通信ATM宽带网络中,差错控制有三种方法:选择重发ARQ(SRQ),前向差错控制(FEC),多站分集的自动反馈重发。   选择重发SRQ把坏帧后面所有正确的帧都存储起来,发送端只重发损坏的帧。   FEC是指在发送端对所传信息进行编码,而在接收端能根据编码原理自动纠正一定程度传输差错的差错控制方式。   多站分集的自动反馈重发,在卫星通信领域,分集是提高链路可靠性和减少功率需求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适当的信道条件下,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差错控制技术。   16.千兆以太网标准   1000BaseLX:长波,可用62.5μm、50μm多模光纤以及9μm单模光纤,多模光纤最大传输距离850m,单模最大3000m。   1000BaseSX:短波,只能用62.5μm、50μm多模光纤,62.5μm多模最大275m,50μm多模最大550m。   1000BaseCX:9芯D型连接器+铜电缆,适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最大25m。   1000BaseT:非屏蔽双绞线,通常由100BaseT平滑升级而来,最大100m。   扩展:各种以太网标准   17综合布线   18光纤测试   链路衰减,连接器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   衰减:光沿光纤传输过程中光功率的减少   回波损耗(反射损耗):指在光纤连接处,向后反射光相对输入功率的分贝数。越大越好   插入损耗:是指光纤中的光信号通过活动连接器后,其输入光功率相对输入光功率的比率的分贝数。越小越好。   光功率计   光时域反射计:OTDR,是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是利用光线在光纤中传输时的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所产生的背向散射而制成的精密的光电一体化仪表,它被广泛应用于光缆线路的维护、施工之中,可进行光纤长度、光纤的传输衰减、接头衰减和故障定位等的测量。   19.Modem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脉冲信号,而这些脉冲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这一简单过程完成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   电缆调制解调器又名线缆调制解调器,英文名称Cable Modem,它是近几年随着网络应用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网进行数据传输。   ADSL modem为ADSL(非对称用户数字环路)提供调制数据和解调数据的机器,最高支持8Mbps/s(下行)和1Mbps/s(上行)的速率,抗干扰能力强,适于普通家庭用户使用主要用于电话线进行数据传输。   传真模式Fax Modem :通过Modem进行传真,除省下一台专用传真的费用外,好处还有很多:可以直接把计算机内的文件传真到对方的计算机或传真机,而无需先把文件打印出来;可以对接收到的传真方便地进行保存或编辑;可以克服普通传真机由于使用热敏纸而造成字迹逐渐消退的问题;由于Modem使用了纠错的技术,传真质量比普通传真机要好,尤其是对于图形的传真更是如此。   语音模式Voice Modem:语音模式主要提供了电话录音留言和全双工免提通话功能,真正使电话与电脑融为一体。这里,主要是一种新的语音传输模式—DSVD(DigitalSimultaneousVoiceandData)。DSVD是由Hayes、Rockwell、U.s.Robotics、Intel等公司在1995年提出的一项语音传输标准,是现有的V.42纠错协议的扩充。DSVD通过采用DigiTalk的数字式语音与数据同传技术,使Modem可以在普通电话线上一边进行数据传输一边进行通话。   DSVDModem保留了8K的带宽(也有的Modem保留8.5K的带宽)用于语音传送,其余的带宽则用于数据传输。语音在传输前会先进行压缩,然后与需要传送的数据综合在一起,通过电话载波传送到对方用户。在接收端,Modem先把语音与数据分离开来,再把语音信号进行解压和数/模转换,从而实现的数据/语音的同传。DSVDModem在远程教学、协同工作、网络游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目前,由于DSVDModem的价格比普通的VoiceModem要贵,而且要实现数据/语音同传功能时,需要对方也使用DSVDModem,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DSVDModem的普及。   22 广播域和冲突域   路由器隔离广播隔离冲突,路由器一个口是一个广播域一个冲突域   交换机和网桥隔离冲突,不隔离广播:交换机一个口一个冲突域,所有的口在一个广播域。   23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或简称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IBM公司的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扩展开发而成的。   (1)帧组成   HDLC的完整的帧由标志字段(F)、地址字段(A)、控制字段(C)、信息字段(I)、帧校验序列字段(FCS)等组成。   标志字段:为0的比特模式,用以标志帧的起始和前一帧的终止。标志字段也可以作为帧与帧之间的填充字符。通常,在不进行帧传送的时刻,信道仍处于激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发方不断地发送标志字段,便可认为一个新的帧传送已经开始。采用”0比特插入法”可以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   地址字段:的内容取决于所采用的操作方式。在操作方式中,有主站、从站、组合站之分。每一个从站和组合站都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地址。   控制字段:用于构成各种命令和响应,以便对链路进行监视和控制。发送方主站或组合站利用控制字段来通知被寻址的从站或组合站执行约定的操作;相反,从站用该字段作对命令的响应,报告已完成的操作或状态的变化。   该字段是HDLC的关键。控制字段中的第一位或第一、第二位表示传送帧的类型,HDLC中有信息帧(I帧)、监控帧(S帧)和无编号帧(U帧)三种不同类型的帧。控制字段的第五位是P/F位,即轮询/终止(Poll/Final)位。   控制字段中第1或第1、2位表示传送帧的类型,第1位为”0″表示是信息帧,第1、2位为”10″是监控帧,”11″是无编号帧。   信息帧中,234位为存放发送帧序号,5位为轮询位,当为1时,要求被轮询的从站给出响应,678位为下个预期要接收的帧的序号。   监控帧中,34位为S帧类型编码。第5位为轮询/终止位,当为1时,表示接收方确认结束。   无编号帧,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用34678这五个M位来定义,可以定义32种附加的命令或应答功能。   (2)帧类型   信息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或数据,通常简称I帧。I帧以控制字第一位为”0″来标志。   信息帧的控制字段中的N(S)用于存放发送帧序号,以使发送方不必等待确认而连续发送多帧。N(R)用于存放接收方下一个预期要接收的帧的序号,N(R)=5,即表示接收方下一帧要接收5号帧,换言之,5号帧前的各帧接收到。N(S)和N(R)均为3位二进制编码,可取值0~7。   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简称S帧。S帧以控制字段第一、二位为”10″来标志。S帧不带信息字段,只有6个字节即48个比特。S帧的控制字段的第三、四位为S帧类型编码,共有四种不同编码,分别表示:   00–接收就绪(RR),由主站或从站发送。主站可以使用RR型S帧来轮询从站,即希望从站传输编号为N(R)的I帧,若存在这样的帧,便进行传输;从站也可用RR型S帧来作响应,表示从站希望从主站那里接收的下一个I帧的编号是N(R)。   01–拒绝(REJ),由主站或从站发送,用以要求发送方对从编号为N(R)开始的帧及其以后所有的帧进行重发,这也暗示N(R)以前的I帧已被正确接收。   10–接收未就绪(RNR),表示编号小于N(R)的I帧已被收到,但当前正处于忙状态,尚未准备好接收编号为N(R)的I帧,这可用来对链路流量进行控制。   11–选择拒绝(SREJ),它要求发送方发送编号为N(R)单个I帧,并暗示其它编号的I帧已全部确认。   可以看出,接收就绪RR型S帧和接收未就绪RNR型S帧有两个主要功能:首先,这两种类型的S帧用来表示从站已准备好或未准备好接收信息;其次,确认编号小于N(R)的所有接收到的I帧。拒绝REJ和选择拒绝SREJ型S帧,用于向对方站指出发生了差错。REJ帧用于GO-back-N策略,用以请求重发N(R)以前的帧已被确认,当收到一个N(S)等于REJ型S帧的N(R)的I帧后,REJ状态即可清除。SREJ帧用于选择重发策略,当收到一个N(S)等SREJ帧的N(R)的I帧时,SREJ状态即应消除。   无编号帧因其控制字段中不包含编号N(S)和N(R)而得名,简称U帧。U帧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但是当要求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时,它有时也可以承载数据。这些控制功能5个M位(M1、M2、M3、M4、M5,也称修正位)来定义。5个M位可以定义32种附加的命令功能或32种应答功能,但现在许多是空缺的。   24首部   TCP首部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各占2个字节,分别写入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序号:占4字节。序号范围是【0,2^32 – 1】,共2^32 (即)个序号。序号增加到2^32-1后,下一个序号就又回到0。   确认号:占4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确认号为= N,则表明:到序号N-1为止的所有数据都已正确收到。   数据偏移L占4位,它指出TCP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TCP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这个字段实际上是指出TCP报文段的首部长度。注意,“数据偏移”的单位是32位字(即以4字节的字为计算单位)。由于4位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字是15,因此数据偏移的最大值是60字节,这也是TCP首部的最大字节(即选项长度不能超过40字节)。   保留:占6位,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0 。   下面有6个控制位,用来说明本报文段的性质。   紧急URG(URGent) 当URG=1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快发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而不要按原来的排队顺序来传送。   确认ACK(ACKnowledgment) 仅当ACK = 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ACK = 0时确认号无效。TCP规定,在连接建立后所有的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ACK置为1。   推送 PSH(PuSH) 当两个应用进程进行交互式的通信时,有时在一端的应用进程希望在键入一个命令后立即就能收到对方的响应。在这种情况下,TCP就可以使用推送(push)操作。这时,发送方TCP把PSH置为1,并立即创建一个报文段发送出去。接收方TCP收到PSH=1的报文段,就尽快地(即“推送”向前)交付接收应用进程。而不用再等到整个缓存都填满了后再向上交付。   复位RST(ReSeT) 当RST=1时,表名TCP连接中出现了严重错误(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传输连接。RST置为1还用来拒绝一个非法的报文段或拒绝打开一个连接。   同步SYN(SYNchronization) 在连接建立时用来同步序号。当SYN=1而ACK=0时,表明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对方若同意建立连接,则应在响应的报文段中使SYN=1和ACK=1,因此SYN置为1就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终止FIN(FINis,意思是“完”“终”)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当FIN=1时,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发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窗口:占2字节。窗口值是【0,2^16-1】之间的整数。窗口指的是发送本报文段的一方的接受窗口(而不是自己的发送窗口)。窗口值告诉对方:从本报文段首部中的确认号算起,接收方目前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以字节为单位)。之所以要有这个限制,是因为接收方的数据缓存空间是有限的。总之,窗口值作为接收方让发送方设置其发送窗口的依据。   窗口字段明确指出了现在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窗口值经常在动态变化。   检验和:占2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和UDP用户数据报一样,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TCP报文段的前面加上12字节的伪首部。伪首部的格式和UDP用户数据报的伪首部一样。但应把伪首部第4个字段中的17改为6(TCP的协议号是6);把第5字段中的UDP中的长度改为TCP长度。接收方收到此报文段后,仍要加上这个伪首部来计算检验和。若使用TPv6,则相应的伪首部也要改变。   紧急指针:占2字节。紧急指针仅在URG=1时才有意义,它指出本报文段中的紧急数据的字节数(紧急数据结束后就是普通数据) 。因此,在紧急指针指出了紧急数据的末尾在报文段中的位置。当所有紧急数据都处理完时,TCP就告诉应用程序恢复到正常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窗口为0时也可以发送紧急数据。   选项:长度可变,最长可达4字节。当没有使用“选项”时,TCP的首部长度是20字节。   UDP首部   1)端口号表示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   2)UDP长度字段指的是UDP首部和UDP数据的字节长度。该字段的最小值为8字节(发送一份0字节的UDP数据报是OK)。这个UDP长度是有冗余的。IP数据报长度指的是数据报全长,因此UDP数据报长度是全长减去IP首部的长度。   3)UDP检验和 覆盖UDP首部和UDP数据。UDP检验和是一个端到端的检验和。它由发送端计算,然后由接收端验证。其目的是为了发现UDP首部和数据在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发生的任何改动。   UDP检验和的基本计算方法 与 IP首部检验和计算方法相类似(16 bit字的二进制反码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的地方。首先,UDP数据报的长度可以为奇数字节,但是检验和算法是把若干个16 bit字相加。解决方法是必要时在最后增加填充字节0,这只是为了检验和的计算。   IPv6首部   IPv4   版本:IP版本号6 ;   有效载荷长度:由于IPv6的基本头部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只需要记录Payload的长度即可定位一个IP数据包的结束,这里的Payload包含IPv6的扩展头部。   跳限制:和IPv4中的TTL作用一致;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消息的源/目的IP地址,格式变为IPv6的IP地址格式;这两地址不会随着消息的路由而发生变化。   下一个报头:相当于IPv4中的protocol域,标识上层协议(协议的标识值与IPv4兼容);此外的另一个作用是标识IPv6的扩展头部,目前IPv6定义了7中扩展头部,每一中扩展头部都有一个数值来标识,比如基本头部中的Next Header中的值是44,表示基本头部后面紧跟一个分段扩展头部;   版本:占4位。指IP协议是IPv4还是IPv6,通信双方的版本必须一致。   首部长度:占4位。以4B为单位,最大值为60B。默认情况下首部长度看成20B,此时不使用任何选项(即可选字段)。   总长度:占16位。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以1B为单位,因此数据报最大长度为 65535B。以太网的最大传送单(MTU)为1500B,因此当一个IP数据包封装成帧时,数据包总长度一定不能超过数据链路层的MTU值。   标识:占16位。它是一个计数器,每产生一个数据报就加1,但它并不是“序号”(IP是无连接服务)。当一个数据报长度超过网络的MTU时,必须分片,此时每个数据报片都复制一次标识号以便能重装成原来的数据报。重装数据报是在目的端主机完成的。   标志:占3位。目前只有前两位有效,即MF和DF。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这是最后一个分片。DF=0允许分片;DF=1不允许分片。   片偏移:占13位。指明了每个分片相对于原始报文开头的偏移量,以8B为单位,即每个分片的长度必须是8B的整数倍。   生存时间(TTL):占8位。报文经过的每个路由器都将此字段减1,当此字段等于0时,丢弃该报文,确保报文不会永远在网络中循环。   协议:占8位。指出携带的数据应交给那个传输层协议,值为6表示TCP;值为17表示UDP。   首部检验和:占16位。只检验数据报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   源地址:占32位。表示发送方的IP地址。   目的地址:占32位。表示接收方的IP地址   以太网帧首部   一个帧以7个字节的前导码和1个字节的帧开始符作为帧的开始。快速以太网之前,在线路上帧的这部分的位模式是 。由于在传输一个字节时最低位最先传输(LSB),因此其相应的16进制表示为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55 0xD5。   25CWND拥塞窗口   拥塞窗口(congestion window)的简写。拥塞窗口的大小取决于网络速度的拥塞程度和处理数据量,并且动态地在变化加入新的执行方式。发送方让自己的发送窗口还可能小于拥塞窗口。   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未经确认的数据大小取决于「rwnd」和「cwnd」中的小值。   28 telnet   端口号:   21/tcp     20  FTP 文件传输协议   22/tcp     SSH 安全登录、文件传送(SCP)和端口重定向   23/tcp     Telnet 不安全的文本传送   25/tcp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E-mail)   53/udp    DNS   67和68/udp   DHCP客户端属向68端口(bootps)广播请求配置,服务器向67端口(bootpc)广播应请求   69/udp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80/tcp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 (WWW)   88/tcp     Kerberos Authenticating agent   110/tcp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E-mail)   220/tcp    IMAP3   443/tcp    HTTPS used for securely transferring web pages   161和162/udp   SNMP snmp get UDP 161 , snmp trap udp 162   Eigrp:组播地址224.0.09   Ospf:组播i地址224.0.0.5和224.0.06   29.cookie   指某些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进行session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终端上的数据(通常经过加密)   服务器可以利用Cookies包含信息的任意性来筛选并经常性维护这些信息,以判断在HTTP传输中的状态。Cookies最典型的应用是判定注册用户是否已经登录网站,用户可能会得到提示,是否在下一次进入此网站时保留用户信息以便简化登录手续,这些都是Cookies的功用。另一个重要应用场合是“购物车”之类处理。用户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在同一家网站的不同页面中选择不同的商品,这些信息都会写入Cookies,以便在最后付款时提取信息   Cookie 实际上就是服务器保存在浏览器上的一段信息。浏览器有了 Cookie 之后,每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都会同时将该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就可以根据 该信息处理请求。   Cookie 的缺点   (1) Cookie 作为请求或响应报文发送,无形中增加了网络流量。   (2) Cookie 是明文传送的安全性差。   (3) Cookie 中保存数据是不稳定的,用户可以随时清理 cookie,各个浏览器对 Cookie 有限制,使用上有局限   30邮件传输协议   SMTP   IMAP   POP3   MIME   安全邮件传输协议PGP   31linux   命令:复制  cp   · -a:此选项通常在复制目录时使用,它保留链接、文件属性,并复制目录下的所有内容。其作用等于dpR参数组合。   · -d:复制时保留链接。这里所说的链接相当于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   · -f:覆盖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而不给出提示。   · -i:与-f选项相反,在覆盖目标文件之前给出提示,要求用户确认是否覆盖,回答”y”时目标文件将被覆盖。   · -p:除复制文件的内容外,还把修改时间和访问权限也复制到新文件中。   · -r:若给出的源文件是一个目录文件,此时将复制该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   · -l:不复制文件,只是生成链接文件。   文件名   DNS配置文件     nameserver参数          named.conf   /etc目录   包含很多文件.许多网络配置文件也在/etc 中.   /etc/passwd   用户数据库,其中的域给出了用户名、真实姓名、家目录、加密的口令和用户的其他信息.   /etc/hosts 包含了从你的这计算机上可以到达的ip地址和主机名   /dev目录   /dev这个目录对所有的用户都十分重要。因为在这个目录中包含了所有Linux系统中使用的外部设备。但是这里并不是放的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这一点和windows,dos操作系统不一样。它实际上是一个访问这些外部设备的端口。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去访问这些外部设备,和访问一个文件,一个目录没有任何区别。   34nslookup   Ipconfig –all   Netstat   tracert  arp   35windows Server R2上的IIS   IIS是一种WEB服务组件,其中包括WEB服务器,FTP服务器,NNTP服务器,SMTP服务器。   36DHCP   工作原理:广播,四步,每一步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39.DNS: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   (1)资源类型:   A记录   A记录也称为主机记录,是使用最广泛的DNS记录,A记录的基本作用就是说明一个域名对应的IP是多少, 它是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表现形式为 www.contoso.com 192.168.1.1 这就是一个A记录!A记录除了进行域名IP对应以外,还有一个高级用法,可以作为低成本的负载均衡的解决方案,比如说,www.contoso.com 可以创建多个A记录,对应多台物理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实现基本的流量均衡!)   NS记录   NS记录和SOA记录是任何一个DNS区域都不可或缺的两条记录,NS记录也叫名称服务器记录,用于说明这个区域有哪些DNS服务器负责解析,SOA记录说明负责解析的DNS服务器中哪一个是主服务器。因此,任何一个DNS区域都不可能缺少这两条记录。NS记录,说明了在这个区域里,有多少个服务器来承担解析的任务   SOA记录   NS记录说明了有多台服务器在进行解析,但哪一个才是主服务器呢,NS并没有说明,这个就要看SOA记录了,SOA名叫起始授权机构记录,SOA记录说明了在众多NS记录里那一台才是主要的服务器!   MX记录   全称是邮件交换记录,在使用邮件服务器的时候,MX记录是无可或缺的,比如A用户向B用户发送一封邮件,那么他需要向DNS查询B的MX记录,DNS在定位到了B的MX记录后反馈给A用户,然后A用户把邮件投递到B用户的MX记录服务器里!   Cname记录   又叫别名记录,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小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小名,长大了都是学名,那么正规来说学名的符合公安系统的,那个小名只是我们的一个代名词而已,这也存在一个好处,就是比暴漏自己,比如一个网站a.com 在发布的时候,他可以建立一个别名记录,把B.com发不出去,这样不容易被外在用户所察觉!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SRV记录   SRV记录是服务器资源记录的缩写,SRV记录是DNS记录中的新鲜面孔,在RFC2052中才对SRV记录进行了定义,因此很多老版本的DNS服务器并不支持SRV记录。那么SRV记录有什么用呢?SRV记录的作用是说明一个服务器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SRV记录在微软的Active Directory中有着重要地位,大家知道在NT4时代域和DNS并没有太多关系。但从Win2000开始,域就离不开DNS的帮助了,为什么呢?因为域内的计算机要依赖DNS的SRV记录来定位域控制器!表现形式为:—ldap._tcp.contoso.com 600 IN SRV 0 100 389 NS.contoso.com   ladp: 是一个服务,该标识说明把这台服务器当做响应LDAP请求的服务器   tcp:本服务使用的协议,可以是tcp,也可以是用户数据包协议《udp》   contoso.com:此记录所值的域名   600: 此记录默认生存时间(秒)   IN: 标准DNS Internet类   SRV:将这条记录标识为SRV记录   0: 优先级,如果相同的服务有多条SRV记录,用户会尝试先连接优先级最低的记录   100:负载平衡机制,多条SRV并且优先级也相同,那么用户会先尝试连接权重高的记录   389:此服务使用的端口   NS.contoso.com:提供此服务的主机   PTR记录   PTR记录也被称为指针记录,PTR记录是A记录的逆向记录,作用是把IP地址解析为域名。由于我们在前面提到过,DNS的反向区域负责从IP到域名的解析,因此如果要创建PTR记录,必须在反向区域中创建。   (2)DNS域名服务器类型   根域名服务器:   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服务器。这13台根域名服务器中名字分别为“A”至“M”,其中回10台设置在美国,另答外各有一台设置于荷兰、瑞典和日本。   根域名服务器是架构因特网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在国外,许多计算机科学家将根域名服务器称作“真理”(TRUTH),足见其重要性。换句话说——攻击整个因特网最有力、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方法恐怕就是攻击根域名服务器了。   在根域名服务器中虽然没有每个域名的具体信息,但储存了负责每个域(如COM、NET、ORG等)的解析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信息,如同通过北京电信你问不到广州市某单位的电话号码,但是北京电信可以告诉你去查020114。世界上所有互联网访问者的浏览器的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的请求(浏览器必须知道数字化的IP地址才能访问网站)理论上都要经过根服务器的指引后去该域名的权威域名服务器(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 ,当然现实中提供接入服务的ISP的缓存域名服务器上可能已经有了这个对应关系(域名到IP地址)的缓存。   主域名服务器:   负责维护一个区域的所有域名信息,是特定的所有信息的权威信息源,数据可以修改。   辅助域名服务器:   当主域名服务器出现故障、关闭或负载过重时,辅助域名服务器作为主域名服务器的备份提供域名解析服务。辅助域名服务器中的区域文件中的数据是从另外的一台主域名服务器中复制过来的,是不可以修改的。   缓存域名服务器:   从某个远程服务器取得每次域名服务器的查询回答,一旦取得一个答案就将它放在高速缓存中,以后查询相同的信息就用高速缓存中的数据回答,缓存域名服务器不是权威的域名服务器,因为它提供的信息都是间接信息。   转发域名服务器:   负责所有非本地域名的本地查询。转发域名服务器接到查询请求后,在其缓存中查找,如找不到就将请求依次转发到指定的域名服务器,直到查找到结果为止,否则返回无法映射的结果。   (3)DNS工作原理   42   哈希函数(报文摘要):MD5,SHA   对称加密算法(秘密密钥加密算法):DEA,AES,3DES,IDEA   非对称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加密算法):RSA,ECC   43数字证书   数字签名:防伪造   47网络故障测试   Ping  127.0.0.1   Ping 本机IP地址   Ping网关   48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包含一个应用层协议(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数据库模型(database schema)和一组资料物件。该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有任何引起管理上的情况。该协议是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定义的internet协议簇的一部分。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由网络管理协议访问的管理对象数据库,它包括SNMP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的SNMP管理代理进行设置的变量。SMI,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管理信息结构,用于定义通过网络管理协议可访问的对象的规则。SMI定义在MIB中使用的数据类型及网络资源在MIB中的名称或表示。   使用SNMP进行网络管理需要下面几个重要部分:管理基站,管理代理,管理信息库和网络管理工具。管理基站通常是一个独立的设备,它用作网络管理者进行网络管理的用户接口。基站上必须装备有管理软件,管理员可以使用的用户接口和从MIB取得信息的数据库,同时为了进行网络管理它应该具备将管理命令发出基站的能力。   管理代理是一种网络设备,如主机,网桥,路由器和集线器等,这些设备都必须能够接收管理基站发来的信息,它们的状态也必须可以由管理基站监视。管理代理响应基站的请求进行相应的操作,也可以在没有请求的情况下向基站发送信息。   MIB是对象的集合,它代表网络中可以管理的资源和设备。每个对象基本上是一个数据变量,它代表被管理的对象的一方面的信息。   最后一个方面是管理协议,也就是SNMP,SNMP的基本功能是:取得,设置和接收代理发送的意外信息。取得指的是基站发送请求,代理根据这个请求回送相应的数据,设置是基站设置管理对象(也就是代理)的值,接收代理发送的意外信息是指代理可以在基站未请求的状态下向基站报告发生的意外情况。   SNMP为应用层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一部分。它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来操作。在分立的管理站中,管理者进程对位于管理站中心的MIB的访问进行控制,并提供网络管理员接口。管理者进程通过SNMP完成网络管理。SNMP在UDP、IP及有关的特殊网络协议(如,Ethernet, FDDI, X.25)之上实现。   SNMP的工作方式:管理员需要向设备数据,所以SNMP提供了“读”操作;管理员需要向设备执行设置操作,所以SNMP提供了“写”操作;设备需要在重要状况改变的时候,向管理员通报事件的发生,所以SNMP提供了“trap”操作。   56STP   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将环形网络修剪成为一个无环的树型网络,避免报文在环形网络中的增生和无限循环。   根桥   树形网络结构必须有树根,于是STP/RSTP引入了根桥(Root Bridge)概念。   对于一个STP/RSTP网络,根桥有且只有一个,它是整个网络的逻辑中心,但不一定是物理中心。但是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根桥可能改变。   BID(Bridge ID):桥ID   IEEE 802.1d标准中规定BID是由2字节的桥优先级(Bridge Priority)与桥MAC地址构成,即BID(8字节) = 桥优先级(2字节) + 桥MAC(6字节)。   在STP网络中,桥ID最小的设备会被选举为根桥。在华为公司的设备上,桥优先级支持手工配置。   PID(Port ID):端口ID   PID由两部分构成的,即PID(16位) = 端口优先级(4位) + 端口号(12位)。   PID只在某些情况下对选择指定端口有作用,即在选择指定端口时,两个端口的根路径开销和发送交换设备BID都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端口的PID,PID小者为指定端口。   路径开销(RPC)   路径开销是STP/RSTP协议用于选择链路的参考值。STP/RSTP协议通过计算路径开销,选择较为“强壮”的链路,阻塞多余的链路,将网络修剪成无环路的树形网络结构。根设备的端口的路径开销都为0。   在一个STP/RSTP网络中,某端口到根桥累计的路径开销就是所经过的各个桥上的各端口的开销。   PC(port cost)   PC的计算需要依据端口带宽来计算。   端口角色:   根端口(RP):   即去往根桥路径最近的端口。根端口负责向根桥方向转发数据,根端口同时还负责接收上游设备的BPDU报文和用户流量转发。根端口的选择标准是依据根路径开销判定。在一台设备上所有使能STP的端口中,根路径开销最小者,就是根端口。在一个运行STP/RSTP协议的设备上根端口有且只有一个,而且根桥上没有根端口。   指定端口(DP):   对一台交换设备而言,它的指定端口是向下游交换设备转发BPDU报文的端口。根桥的所有端口都是指定端口。在环网的每一网段都会选举出一个指定端口,在一个网段上拥有指定端口的交换设备被称作该网段的指定桥。   替代端口(AP):   由于学习到其它设备发送的配置BPDU报文而阻塞的端口,作为根端口的备份端口,提供了从指定桥到根的另一条可切换路径。   57路由协议   分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分三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混合eigrp)   外部网关协议EGP(只有一个BGP4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RIP路由协议:跳数作为度量值,最大跳数15,16为不可达   版本v1,v2和RIPng,v2支持VLSM,v1不支持。RIPng用于IPv6.   RIP 2 由 RIP 而来,属于 RIP 协议的补充协议,主要用于扩大装载的有用信息的数量,同时增加其安全性能。RIPv1和RIPv2 都是基于 UDP 的协议。在 RIP2 下,每台主机或路由器通过路由选择进程发送和接受来自 UDP 端口520的数据包。RIP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30S。RIP-2支持以组播方式发送路由更新报文,组播地址为224.0.0.9,减少网络与系统资源消耗。RIP-2支持对协议报文进行验证,并提供明文验证和MD5验证两种方式,增强安全性。   RIP的特点   (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RIP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也可进行相应配置使其触发更新)   OSPF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基于IP的路由协议;AS划分区域area,其中area 0为主干区域;无类别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组播更新224.0.0.5(串行链路)224.0.0.6DR/BDR(以太网环境中);跨层封装到三层,协议号89;基于拓扑工作,故更新量大—–需要结构化部署–区域划分、地址规划;触发更新、每30min周期更新;以带宽作为度量值cost=w/108b/s,不计小数。   DR和BDR的作用:   能够减少邻接关系的数量,从而减少链路状态信息以及路由信息的交换次数,这样可以节省带宽,减少路由器硬件的负担。一个既不是DR也不是BDR的路由器只与DR和BDR形成邻接关系并交换链路状态信息以及路由信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大型广播型网络和NBMA网络中的邻接关系数量。   BGP   基于TCP的域间路由协议;端口号179;确保自主系统只能够无环的交换路由选择信息;最佳路径不是考虑速度,而是控制数据流传输保证可达;触发更新。   Open:用来建立BGP连接   Keepalive:对等体周期性交换消息保持会话有效性(默认60s)   Update:对等体之间交换网络层可达性消息   Notification:通知出错   59GVRP(功能等同于思科的VTP)   GVRP(GARP VLAN Registration Protocol),中文名为GARP VLAN注册协议,是GARP通用属性注册协议的一种应用,用于注册和注销VLAN属性,GVRP使得交换机之间能够互相交换VLAN配置信息,动态创建和管理VLAN。手工配置的VLAN称为静态VLAN,而通过GVRP协议创建的VLAN称为动态VLAN,GVRP有三种注册模式,Normal模式、Fixed模式、Forbidden模式。   Normal模式:允许该接口动态注册,注销VLAN,传播动态VLAN以及静态VLAN信息;   Fixed模式:禁止该接口动态注册、注销VLAN,只传播静态VLAN信息,即被设置成为该模式下的Trunk接口,即使允许所有VLAN通过,实际通过的VLAN也只能是手动配置的那部分。   Forbidden模式:禁止该接口动态注册、注销VLAN,不传播任何除VLAN1外的任何VLAN信息。即被设置成为该模式下的Trunk接口,即使允许所有VLAN通过,实际通过的VLAN也只能是VLAN1。   GARP定义了下列四种定时器,用于控制各GARP消息的发送周期:   l Hold定时器:当GARP应用实体收到其它设备发来的注册信息时,不会立即将该注册信息作为一条Join消息对外发送,而是先启动Hold定时器,当该定时器超时后,再将此时段内收到的所有注册信息放在同一个Join消息中向外发送,从而节省带宽资源。   l Join定时器:GARP应用实体可以通过重发Join消息来保证Join消息的可靠传输。若第一次发送的Join消息未得到sigusoft,GARP应用实体便会再次发送同样的Join消息,这两次发送的时间间隔用Join定时器来控制。   l Leave定时器:当一个GARP应用实体希望注销某属性信息时,将对外发送Leave消息,收到该消息的GARP应用实体启动Leave定时器,如果在该定时器超时前未收到Join消息,则注销该属性信息。   l LeaveAll定时器:每个GARP应用实体启动的同时会启动LeaveAll定时器,当该定时器超时后,GARP应用实体将对外发送LeaveAll消息,以使其它GARP应用实体重新注册本实体上所有的属性信息。随后再启动LeaveAll定时器,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LeaveAll定时器                缺省情况下,LeaveAll定时器的值为1000厘秒   配置Hold定时器             缺省情况下,Hold定时器的值为10厘秒   配置Join定时器              缺省情况下,Join定时器的值为20厘秒   配置Leave定时器          缺省情况下,Leave定时器的值为60厘秒   66.802.11标准   67.RAID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   RAID 0   RAID 0是最早出现的RAID模式,即Data 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RAID 0是组建磁盘阵列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只需要2块以上的硬盘即可,成本低,可以提高整个磁盘的性能和吞吐量。RAID 0没有提供冗余或错误修复能力,但实现成本是最低的。RAID 0示意图   RAID 0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就是把N块同样的硬盘用硬件的形式通过智能磁盘控制器或用操作系统中的磁盘驱动程序以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创建一个大的卷集。在使用中电脑数据依次写入到各块硬盘中,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整倍的提高硬盘的容量。如使用了三块80GB的硬盘组建成RAID 0模式,那么磁盘容量就会是240GB。其速度方面,各单独一块硬盘的速度完全相同。最大的缺点在于任何一块硬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会受到破坏,可靠性仅为单独一块硬盘的1/N。   虽然RAID 0可以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更好的性能,但是整个系统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出现故障,无法进行任何补救。所以,RAID 0一般只是在那些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才被人们使用。   RAID 1   RAID 1示意图ID 1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把一个磁盘的数据镜像到另一个磁盘上,也就是说数据在写入一块磁盘的同时,会在另一块闲置的磁盘上生成镜像文件,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可修复性上,只要系统中任何一对镜像盘中至少有一块磁盘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半数量的硬盘出现问题时系统都可以正常运行,当一块硬盘失效时,系统会忽略该硬盘,转而使用剩余的镜像盘读写数据,具备很好的磁盘冗余能力。虽然这样对数据来讲绝对安全,但是成本也会明显增加,磁盘利用率为50%,以四块80GB容量的硬盘来讲,可利用的磁盘空间仅为160GB。另外,出现硬盘故障的RAID系统不再可靠,应当及时的更换损坏的硬盘,否则剩余的镜像盘也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就会崩溃。更换新盘后原有数据会需要很长时间同步镜像,外界对数据的访问不会受到影响,只是这时整个系统的性能有所下降。因此,RAID 1多用在保存关键性的重要数据的场合。   RAID0+1   从RARAID0+1示意图ID 0+1名称上我们便可以看出是RAID0与RAID1的结合体。在我们单独使用RAID 1也会出现类似单独使用RAID 0那样的问题,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向一块磁盘写入数据,不能充分利用所有的资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因为这种配置方式综合了带区集和镜像的优势,所以被称为RAID 0+1。把RAID0和RAID1技术结合起来,数据除分布在多个盘上外,每个盘都有其物理镜像盘,提供全冗余能力,允许一个以下磁盘故障,而不影响数据可用性,并具有快速读/写能力。RAID0+1要在磁盘镜像中建立带区集至少4个硬盘。   RAID5:分布式奇偶校验的独立磁盘结构   不单独指定的奇偶盘,而是在所有磁盘上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在RAID 5上,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和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 3与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并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6: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   名与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实际应用。   当然了,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我想除了军队没有人用得起这种东西。   71-75   ARP: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2024最新激活全家桶教程,稳定运行到2099年,请移步至置顶文章:https://sigusoft.com/995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激活谷谷主-小谷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igusoft.com/61854.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8月 28日
下一篇 2024年 8月 28日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