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的销量是不是被名字严重拖后腿了? 小鹏p7产品力强,但销量只有2000多?名字严重拖小鹏后腿,但小鹏为何不改名? 1,小鹏难听吗? 确实难听。 知乎都有这么多问题指名道姓说道小鹏难听,那就说明他在大部分人心里,就是难听的。
2,难听的名字影响销量吗? 影响。 如果不叫小鹏,他的销量不能说翻番吧,一个月多几百辆没问题。至少很多人都表示,小鹏汽车不错,名字难以接受。同理还有比亚迪,这个名字,每月劝退了至少2000名潜在车主。 这个问题就好像烟民说我天天抽烟,照样活到100岁。但是如果不抽烟,也许你活到120了呢? 3,小米可以叫小米,小鹏为何不可以叫小鹏? 因为小米主打性价比手机,至少一开始是的,你听到小米就感觉至少很亲切的感觉,一种隔绝了第三方差价的价廉物美的好产品。 如果小鹏汽车卖的是3-5万,类似五菱mini的城市微型代步车,那也毫无违和感,反而小鹏这名字一出来,就感觉像一名带着黑框眼镜的老实程序员,表示这车很“靠谱”。 但是,P7是一辆售价23万起,比主流燃油B级车都要贵不少的电动B级车。消费者不仅要的是里子,面子也需要。然而中国普通消费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这辆车有多炫酷,只知道听名字,老年代步车吗? 4,丰田、本田、福特、奔驰为什么也用创始人名字取名,小鹏为何不可? 首先外国人是有姓氏家族荣耀这一传统的。比如搞政治的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搞金融的摩根、罗斯柴尔德家族……很多时候一听你的姓,就知道你家不简单。 但在中国没有这个传统,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姓传承了5000多年,绝大部分人都是大姓,动辄几千万人姓一个姓。而欧美日本,姓的历史不过几百年,美国第一大姓史密斯才230万人,日本第一大姓佐藤205万人,和王李张动辄上亿的规模完全没法比。 因此你可以看到,外国品牌取名,创始人抱着“也许我创业成功了,我能给我的家族光宗耀祖”这种心态,用家族的姓取名,比如本田、丰田、福特、奔驰。 少数如瓦特迪士尼,路易威登会用全名取名。 但决不会单单只用名取名,因为姓能传承,名不能。 所以有丰田、本田、福特、奔驰汽车,但绝不会有喜一郎、宗一郎、亨利、卡尔汽车。 5:取名讲究信、达、雅。 比如特斯拉,如果叫拓速乐,就完全没有极客风,反而像雷速登之类的遥控车形象。 比如保时捷,如果叫波尔舍,那是什么鬼?像不像自行车名字? 比如奔驰,如果叫本茨,你还会联想起豪华感嘛? 所以如果小鹏一定要用名取名,学学人家李想,搞个谐音字,叫霄鹏汽车,都比小鹏好多了, 或者学学魏派,叫何派汽车(谐音合拍)。 销量肯定是要被名字拖后腿,但是严重与否不得而知。个人认为每月减少1000台的销量还是有的。 有答主和评论认为现在小鹏销量很好,名字没有影响。其实小鹏销量真的一般,或者说销量没能符合产品力。 我们看数据: 上半年小鹏销量30738台,平均开票价约21万,销量比去年同期提高460%(20年4月P7上市)。目前月销相对平稳,在6-7K台。25万级别P7为销量主力,销量19366台。余下11000台是15万级别的G3。 P7在25万+级别销量仅次于M3和MY两款,是觉得小鹏认可度很高了是吗?那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品牌数据,蔚来。 上半年蔚来销量41103台,平均开票价约43万,销量比去年同期提高196%。目前月销量相对平稳,在7-8K台。ES6/EC6为销量主力,销量为17561/14740台。ES6和EC6基本上可看做是一款车的两种形态,主攻细分市场。 平均开票价21万的小鹏总销量比43万的蔚来还低了一大截,2倍的价差! 参考特斯拉的销量,在价格差距如此巨大的前提下,高认可度的表现应该是销量大幅提高。很遗憾小鹏还没做到。别再自我感觉良好的说我们销量很好不需要改进,数据不骗人。后发的小鹏没有任何浪的资本,在目前拥有优秀产品力的基础上,就应该重视每一个可能影响销量的细节,争取做到最好。
接下来谈品牌名问题。 这个名字确实Low。“小鹏”的问题在于: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有意象的,意象体现格局。 其他答主有拿奔驰,BMW,保时捷,法拉利,福特,双田,特斯拉类比,得出用人名并无不妥,双标才会觉得小鹏Low。 做此种类比的答主确实有些文化缺失。而我们对品牌名称严格要求恰恰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因为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赋予了我们足够的内涵。 何为鹏?庄子《逍遥游》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亦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入水为鲲,出水为鹏,汪洋恣肆,气势磅礴。 于是乎,鹏和小形成了强烈反差,都是鹏了,你跟我说小? 小这个字的意象就比较收缩,内敛,不适合表述大型,贵重的事物,不适合用来命名工业品牌和大宗消费品,更不适合树立品牌的高端形象。小这个字,表示亲昵可爱倒是合适:宠物小猫,小汪,起个小名叫小宝儿,平时喊同辈/晚辈/下属小李,小张。用于消费级品牌也合适,如小米,品牌名带来了亲和力和活力。但到了高端市场,小米相对华为就较为吃瘪,相同产品力下,小米这个名字就是不如华为能让更多人接受。(小米打不开高端和现在被HOV压制当然不只是名字原因,形象,产品,渠道,研发等等等等,这里不展开论述)。 再说国际汽车品牌 国际品牌很多都是姓氏,类比成中国企业的话,是各种电视剧里常见的唐氏集团韦氏集团此种。小鹏是名,可不是姓,保定那位爷才是姓,人家用“魏”给品牌命名,霸气。 欧美汽车工业拥有百年的技术积累和底蕴积累,即便双田也有近百年,底蕴积累使得品牌有了张力,赋予了品牌以价值。好比打王者你出场白板,人出场六神,你还浪? 即便如此,这些百年品牌进了中国市场,对于品牌名那可是个个重视。 本茨好听?泼舍尔好听?巴伐利亚机械好听?可别闹了,还是得润色。于是有了奔驰,保时捷,宝马。也就有了美感和作为汽车的意象,更是符合自身豪华品牌的气质形象。而特斯拉,作为留名史册的传奇工程师,他的名字本身就是号召力,但如果翻译成拓速乐呢?什么鬼? 此外像大众,福特,通用,双田,别克这些,取意译/音译之后无法体现更高的意象,也无法支撑更高的品牌力。韩企的现代和起亚,发展较晚,但名字也都是很好的寓意。 还说回奔驰,国外是不叫Benz的,人叫Mercedes(梅赛德斯)或者Mercedes-Benz,要注意三芒星其实是梅赛德斯的Logo,并不是奔驰的Logo,奔驰的Logo是Benz字母+月桂枝,现在已经不用了。 但戴姆勒集团显然有智慧,欧美有梅赛德斯情怀,但梅赛德斯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象的,是一个无意义的名字。而本茨作为汽车发明人已经写入了历史,而谐音”奔驰“二字更是在意象更上一层楼,可谓完美。台湾的宾士也很不错,优雅上流的意味;香港的平治,治国平天下,有权力的象征。 这些车企的名字,不仅不会说明可以随意用人名,反而证明了起名要精挑细酌。 英文/拉丁文作为字母文字表音不表意,不承载任何意象;而中文/汉字作为形声文字,表音亦表意,文字承载着意象。 为什么小鹏Low?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这并不是一个仔细推敲的名字,不符合中国的文化内涵。 大鹏当然也不合适,鹏这种生物,任何表示体积的形容词都不能够来衬托它。当然也显得随意,“董成鹏”的形象真的深入人心了,[笑Cry脸]。大同时有伟大的意思,像大唐集团,读起来就伟岸雄壮,当然这个“伟岸雄壮”其实是因为“唐”——源于那个人杰地灵,气象万千,自信豪迈,广博并包,文治武功的大唐盛世,大的作用只是用来凸显。相反的,你要是说大清,大宋,大的作用就是反讽了。 有没有更值得推敲的名字呢? “小”字,音“Xiao”,对应的汉字如逍/骁/霄,这些明显意象都更好。 逍者:无拘无束; 骁者:勇猛矫健; 霄者:九天凌云。 这些都配得上一个”鹏“字。既契合了鹏的意象,给人美好的联想,又能与何小鹏先生谐音,岂不曰善? 鹏不Low,小鹏才Low。 外企尚知取契合中国的名字,一个中国企业,起名如此随意对得起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当然了,有比亚迪这种meiwai文.盲垫底,小鹏倒显得清新脱俗了。 正文结束。 尾巴 居然还有人以小鹏现在稳定在新能源第二梯队的销量说小鹏名字没问题。 搞笑了。你有考70分的水平,但因为马虎只考65,大家好心建议你要细心,你丫说我现在考的就很满意,这是有多欠。 再说小鹏销量很好吗?有答主拿P7比蔚来的ES6/EC6,说P7销量更好证明小鹏认可度没问题。 这就更搞笑了,平均开票价21万的小鹏拿来比平均开票价43万的蔚来,上半年P7卖了19000+台,ES6/EC6卖了32000+台,总销量小鹏30738台,蔚来41956台。21万对43万,差了一倍的开票价,这还打不赢。 大家提到命名问题肯定是想让小鹏更好,P7是有很高的产品力的。名字问题提出来已经不是一时半刻了,总有一群非蠢既坏的在死犟,在逃避。这群人自以为是在维护小鹏,其实这是在害小鹏。 这群人这不就是饭圈那套逻辑吗。 评论区有说“大鹏”好的,本质上,大鹏和小鹏没什么区别。更何况,大鹏不仅意向缺失还失去了谐音,另外我要去看屌丝男士了。 以下闲扯,这个问题还可以引申出很多其他的问题,总结一些来作答。 1,苹果是水果,都可以做高端品牌,那么企业只要发展起来叫什么都可以,小鹏也无可厚非。 苹果公司,2007年之前叫做苹果电脑公司。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之初,苹果一直在做的都是微型PC。 那个年代,电脑并不是大众消费品。那时人们对于计算机的印象是巨大的专业机器,机器是复杂的,冰冷的。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就曾豪言,五台计算机足以满足全世界的需求。七十年代,IBM的机器就如同IBM国际商用机器的名字一样让人望而却步。 时代总在向前发展,PC的时代来临了。 什么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将原本大型的计算设备小型化,甚至便携化。 两个叫史蒂夫的年轻人看到了这个时代:计算机不该只是一部冷冰的机器,计算机应该成为人们的助手,伙伴,进入到每一个家庭。 据说乔布斯吃着苹果定下的苹果电脑的名字,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名字赋予了产品亲和力,在那个努力将计算机小型化的年代,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更是和划时代的Macintosh交相辉映。从苹果产品的设计来看,其简约,多彩,时尚的设计一直有别于其他厂商,所见即所得的理念,让老奶奶都会用。 苹果的Logo早年间是牛顿在苹果树下阅读,这其实也是一种联想,即——这该死的苹果可不是普通的苹果,是砸到牛顿的苹果。从某种意义上,这只苹果便是牛顿。苹果在西方神话中也是“智慧”的象征,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的禁果便是苹果,从此被逐出伊甸,成为人类先祖。 1954年,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服用氰化物自杀,他身边的,是一只咬了一口的苹果。 苹果电脑在驱逐乔布斯后曾举步维艰,失败的项目层出不迭,直到乔布斯回归。iPod,iTunes,iPhone,iPad彻底拯救了苹果也改变了世界。 2007年,iPhone问世,苹果电脑公司改名为苹果公司。 苹果是众多PC厂商中唯一完成转型的企业,也以此确立了行业地位,即: 实现了从PC向移动互联的转型; 实现了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 实现了从营销向技术的转型; 实现了从工业品牌到消费品牌的转型。 苹果的名字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水果食物,它符合时代需求,亦有多种涵义和联想。他的发展并不是因为他是苹果,而是他每次改变,都结实的踩准了时代的脚步。 2,比亚迪这个名字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说反衬小鹏清新脱俗? 这个问题很得罪迪粉和水军啊。 比亚迪属于另一个恶劣典型:谄媚,装洋鬼子抬身价,但没成想玩砸了,但是死性不改。 一说是早年间王传福刚创业,搞了个亚迪电子,但参展时据说因为字母排序展位靠后,于是加了个B字母,比亚迪,一来可以靠前,二来九十年代洋名洋气。 其实按说亚迪这个名字就挺好,亚,可以理解成亚洲;迪,有启迪,行走,走出的意思。合在一起倒可以解释,寓意也不错。但比亚迪BYD就不伦不类了,你又总得解释这三个字(字母),于是就想了个Slogan:Build Your Dreams,筑造你们的梦想(筑梦)。 那么有意思的就来了,在国外你用BYD加上Slogan是没问题的,歪果仁也懒得管你有什么含义,但是在国内还用比亚迪就不能自圆其说,这三字组合在中文里没有任何含义和意象,纯粹就是BYD的音译。早年间只搞电池的时候并无不可,但是作为一个工业品牌,搞汽车就显得毫无内涵。 总得补救,比亚迪搞了王朝系列和中文按键,改变形象,个人觉得有谄媚国内的感觉,但却依然保留BYD车标和Build Your Dreams的尾标,且内部也并不是全车中文。再加上BYD这三个字引起的恶意联想,总而言之,不伦不类。以文化来要求比亚迪似乎过于严苛,但作为一家民族企业,我坚持认为比亚迪是民族企业,这样的命名,显得略恶心。 这种装洋鬼子的企业早年很多,现在剩存的也很多,尤以装修家居建材圈最为泛滥。 至于比亚迪的车,有几款在自身的价格和产品定位下,产品力确实很不错。但是比亚迪的营销总是喜欢搞虚假宣传和过度宣传。比如汉EV,一辆非常出色的20级家用代步电动车,配置隔音滤震空间外观动力都非常对得起价位,但是就非要宣传成最强性能车,哪怕出了事故,发事故公告也要在公告里给汉EV做最强性能车的广告,真麻了。 总之你买你随意,我买我不买。 3,小鹏和小米都是小字辈,当年在中华酷联叱咤风云的时候,没人相信小米手机能做到全球第四,所以,小鹏只要车做的好营销别太LOW,也能成功。 首先说中华酷联,实则中华酷联也没有叱咤风云,水肿不能算胖。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靠运营商搞低端机一时间是销量大增,财报好看。但是对品牌伤害太大,犹如饮鸩止渴。当合约机的潮水褪去,低价合约机造成的低端形象深入人心,轻松的日子过久了,厂商也懒得努力,软件优化层面这四兄弟一个比一个烂,而烂久了,真的想变好都很难。优秀是一种习惯,此言甚是。 好在华为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迅速调转方向紧跟着小米的脚步,并靠着多年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完成弯道超越。时至今日,你很难说华为到底是工业品牌还是消费品牌,从大多数消费者提起华为就想到手机来看,华为的转型是非常成功的。 小米当下的挣扎则是在“性价比”的道路上舒适太久,性价比是一剂良药,也是慢性毒药,当然毒性比合约机那是差多了。渠道的缺失使得小米无法收割线下,收割线下才能快速完成“资本积累”,有了“资本积累”才能谈下一步的发展提高。OPPO和VIVO这俩“厂妹”品牌便深谙此道,严守渠道,紧跟线上,冲击高端。 多年的性价比策略将小米钉在了性价比的标签上,你贵你就是大逆不道耍猴用户。 目前华为跌倒给小米OV创造了很好的上升机会,不仅是销量的上升,还有产品向更高的定位冲击。MOV三家目前是抓住了机会,小米甚至冲到了第二。 拓展一个,PC界作践品牌的的典型是宏碁。 09-11年上网本风头一时无两,宏碁当年为了账面的份额干了两件事儿: 1,押注上网本;2,降低成品,精简产品线。 终于,2011年宏碁短暂爬上全球第一,然后就,急速衰落。之后的故事就是联想从08年的Others坐上了2013年的NO.1,并持续至今。宏碁出了什么问题? 2011年,消费级超低电压CULV平台相对已然成熟,比Atom更强的性能,终于可以摆脱“上网本”的尴尬定位,上网本这一概念本身就是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对应方案,定位低端体验差。上网本这东西,你可以作为主要产品线的辅助,用来争取低端客户,低端客户没有忠诚度,便宜就好。但你不能拿这种低价工业垃圾当主要走量产品。另一方面,精简产品线导致宏碁的千机一面,系列趋同;降低成本导致机器体验差,毫无差异化。这都导致了宏碁将自己的品牌打向了低端,且台湾双A没有一个足够体量的本土市场,退无可退的时候,颓势便无法挽回。 前面说到联想从08年的Others到了如今的PC老大,台湾双A如今已经快要混到了联想之前的Others。 至于联想如何从其他到老大,这又是一篇课题,这是必然,不是偶然,在此不展开了。 回到主题,小米不是发展到全球第四,小米现在是艰难维持世界第四。对于小鹏来说,世界第四遥不可及,目前世界第四的现代-起亚集团销量为700W辆,自主大佬吉利以不到200W辆在10名开外。目标还是实际一些,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每一步的成功都在迈向更大的成功。小鹏这个名字,给自己的成长之路人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4,Mercedes-Benz的LOGO演变。
最开始戴姆勒和本茨是两家汽车公司,各走各路。 本茨最早的LOGO是1904年的黑色齿轮,中间有Original Benz字母,图中木有。 梅赛德斯字母LOGO最早在1902年被戴姆勒大经销商耶利内克使用,同时他也是为赛车手,给自己的戴姆勒赛车起名梅赛德斯(女儿的名字)并夺冠。 因为耶利内克贡献太大,1909年戴姆勒集团开始使用“梅赛德斯”命名自己的汽车,并开始使用三芒星LOGO。同年本茨开始使用字母+月桂枝LOGO。 1916年梅赛德斯换了一次LOGO,圆形大轮廓出现。 1926年戴姆勒和本茨合并,旗下汽车命名Mercedes-Benz,并开始使用最经典的三芒星+Mercedes-Benz字母+月桂枝LOGO,主色调为蓝色,此LOGO使用至今。 此后Mercedes-Benz的LOGO进行了多次的简化,但不管如何简化,都会沿用Mercedes三芒星,而Benz早就被弃用。 Benz的音译仅在大中华区常见,其他地区一般叫Mercedes,Mercedes-Benz,Mercedes AMG。毕竟对着人家Mercedes的三芒星LOGO喊Benz确实不是那么回事。 这是当然:品牌名称会直接决定你的用户消费层级上限 再先说结论:从“小鹏汽车”命名到“小鹏汽车LOGO”设计,再到小鹏汽车产品线调性与品牌名意境割裂;种种迹象表明,小鹏汽车在创始之初,并未在品牌设计上投入太多精力;小鹏汽车其实也一直在做补救,比如那个跟素材库内容高度相关的LOGO就已经被替换掉了,在产品宣发环节,跟其他品牌比起来,含“小鹏(xiaopeng)”量也很低;保持品牌名只是骑虎难下而已。——在品牌设计体系已经非常健全的现代,需要在创立之初就对品牌VI做修正的,八成都是前期设计就偷懒的。 我其实都没想到这一层,拜各位品牌狂热粉丝指出,那就重点补一刀吧:小鹏汽车的命名,简单粗暴到,居然无视了汉语语境的常规思考逻辑! 虽然创始人叫何小鹏,但是“小X”的组合,普通人来讲,第一感官就是昵称。违背语境,违背习惯的,引发歧义的品牌设计,是应该首先被Pass掉的,按照粉丝们的说法,非但没有给何小鹏先生找到理由,反而又坐实了其拍脑袋决定的猜测。 ————————-原文—————————- 试想: 梅赛德斯奔驰改名:小梅 丰田改名:小丰 魏改名:小魏 理想改名:小李 特斯拉改名:小特 古驰改名:小古 路易斯威登改名:小路 等等等等。 纵观全行业,任何以创始人姓名命名的品牌,只要换成昵称,整个品牌的调性都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小”字辈的“俯视式”称呼,运用在婴幼儿产品上还能接受,一旦上升到常规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那对品牌形象简直是致命打击。 小鹏汽车的命名明显是初创阶段管理层缺乏品牌前瞻性随意拍板的结果,但凡请到任何一家专业的咨询公司,都会阻止他们这个奇怪的命名方式:选昵称做品牌名已经很冒险了,甚至连姓都不选,选的还是名。。。。 我猜测小鹏汽车在名命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参杂一点“做平民新能源车”“把价格打下来”的因素在里边,用“小鹏”这种没有距离感的草根称谓,能很快地拉近自己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就如小米,就如小护士。然而,小鹏汽车的产品线并不是如此,从G3到P7,虽然走的不是极高端路线,但是售价在同类型产品中并不算“亲民”,换而言之,小鹏汽车这个品牌如果下沉下去做五菱宏光MINI级别的产品,会非常容易地打出亲民牌。但是对于非品牌狂热者用户来讲,如果走高端路线,除非“小鹏汽车”有碾压级的产品力,否则这四个字会成为产品拖累。 同样的问题一样发生在小米高端化探索的道路上——作为直男,单纯听到“小护士”和“巴黎欧莱雅”,就会一下子把两个品牌区隔开来。 这里举一个汽车行业的反例: 长城的wey品牌在创立之初,就明显是找到咨询公司做了品牌设计的,从引用魏总的姓,把企业名称定名“魏派”,再到在车型品牌上用谐音wey和魏关联,在保证使用创始人姓名的同时,又符合中文使用环境,避免直观的个人崇拜感,很好地避免了小鹏遇到的问题——魏品牌在刚上市之初其实遭遇过“个人崇拜”的通稿攻击,不过由于在品牌设计时期做得很完善,所以并没有形成气候——换句话说,哪怕现在对小鹏汽车名命的攻击是“蓄谋”的,那也只能怪创始团队忽视了品牌设计的重要性。 退一万步说,哪怕是个人崇拜非常明显的理想汽车,也是把讨好创始人放在“品牌设计”的次要地位。 而小鹏,就真的是太简单粗暴了,这就类似丰田汽车为了做超豪华品牌,在lexus之上,推出“小一郎汽车”“一郎,想一想就觉得可怕。 我倒是希望小鹏汽车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汽车品牌,至少可以作为一个经典案例,对品牌命名的概念进行一个“革新”。 是的,我之前想给她买台车,提到了小鹏,她听了以后看都不看去一眼,非常抵触,哪怕在商场路过体验店,也不愿意进去瞥一眼。 每次在路上见到小鹏了,都会说好漂亮啊什么车,我说是小鹏,买台给你不? 她连忙说不不不,然后吐槽道:“叫这破名字还有脸设计那么好看。” 仅代表她个人对这个名字的喜好问题,不代表她任何人格问题。 她多次为贫困孩子捐献生活物资,要喷闭上嘴。 她的闺蜜团也受不了这个名字。 实不相瞒,我也不太能接受这个名字。 当产品足够好的时候,名字什么的就不会被更多在意。 你很难反驳这点,尤其看着现在满街的比亚迪。 我在两年前关于御三家的回答里就写过,小鹏的产品规划比15年前的倒车影像还不清晰. 当电动车渗透率还足够低,更多呈现“玩具”和“新鲜感”属性的时候,小鹏推出的是G3这种非常朴素而实用化的车型,而等更对路的P7推出的时候,纯电市场已经隐隐有“家用普及”和“工具化”的趋势了。(完美解释了P7销量为什么没有随着整体市场规模的增长而增长,因为增长的是主流家用市场,而P7是一台利基车) 按照这个思路,P5的产品定位没问题(虽然更好的选择是在家用市场更受欢迎的中型SUV,比如起名叫G5?),但综合产品素质又实在辣眼睛… 而对于G9,状况又从一个极端直接到了对岸。产品力在线,但却偏偏选在潜在增量有限,而又已经杀到刀刀见骨的中大型SUV市场入局。 没有困难那就创造困难,G9真真是在用它的存在向我们形象的解读这句话。 其实仔细想想,小鹏这么些年来,似乎就没做到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合适的市场,并拿出决定性的产品,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段时间的小鹏的日子正变得日渐艰难。 而更艰难的是,至少到现在,我们也还没看到小鹏未来的决定性产品可能在哪里
2024最新激活全家桶教程,稳定运行到2099年,请移步至置顶文章:https://sigusoft.com/995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激活谷谷主-小谷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igusoft.com/73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