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表的作用有哪些_笔记本电脑硬盘分区

分区表的作用有哪些_笔记本电脑硬盘分区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十篇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1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半球图片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十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1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够不看图脑海中有图。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半球图片   全貌图片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1、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要结合图)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亚洲6个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地势特点——亚洲地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3、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   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东岸三种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1、周边的海洋:a—日本海、b—太平洋、c—濑户内海   组成:   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   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相互交界的地方,地壳活动频繁。   4、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   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工业分布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   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平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5、其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为主,具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首都是东京。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   组成:A—中南半岛、B—马来群岛、   D—太平洋、   E—印度洋   海陆位置:东南亚是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   之间的“十字路口”。   Hx—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2、东南亚人口稠密,高温多雨,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是   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   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中南半岛的地形: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第三节   印度   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地形以高原为主,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恒河平原。   3、印度主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记清两种季风的对比:   图一   图二   风向   由何地吹来   性质   时期   图一   东北风   由陆地吹向海洋   干冷   旱季(每年10月—次年5月)   图二   西南风   由海洋吹向陆地   暖湿   雨季(每年6月—9月)   4、印度的农业: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绿色革命”是为了解决印度的粮食问题。   5、印度的工业: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其中,软件外包业务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办公室”。   6、印度的首都:新德里   第四节   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欧洲国家   2、周围的海洋:北A2—北冰洋、东A3—太平洋、西A1—波罗的海(结合地图)   俄罗斯主要地形区:B1—东欧平原、B2—西西   伯利亚平原、B3—中西伯利亚高原、B4—东西伯利亚山地。(结合地图)   主要分界线:C6—乌拉尔山、C2、叶尼塞河、   C3—勒拿河(结合地图)   C1—伏尔加河,欧洲第一长河。   3、俄罗斯主要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4、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重工业发达。其中,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5、俄罗斯的铁路:欧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6、城市和港口: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A   C   B   第一节   中东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处在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记忆五海的分布)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   沿岸地区,绝大部分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   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河流稀少。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   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3、欧洲西部的农业——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发展的条件: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   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多汁牧草   草场广布   畜牧业发达   (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平原为主的地形——中部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1、   欧洲西部旅游业,知道一些国家的特色旅游资源,例如:英国伦敦白金汉宫、荷兰风车、挪威峡湾风光、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意大利罗马古斗兽场等。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本区的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撒哈拉以南的地形以高原为   C   A   B   主。90%以上是黑人,是黑种人的故乡。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热带沙漠气候   2、快速发展的经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矿产资源的   宝库,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   均居世界首位。   3、   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①   人口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②   粮食问题:粮食增长的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   的速度。   ③   环境问题: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得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特有动物有袋鼠、考拉、鸭嘴兽、鸸   鹋等。有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①几千万年前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进化缓慢;②无大型食肉动物;③气候温和,生存条件没有大的改变;④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很少。   澳大利亚地形:西部广阔的低矮高原,中部广阔的平原(大自流盆地)和东部低矮的山地(大分水岭)。   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之一。   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堪培拉(首   ②   ③   ①   都),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   美国共有50个州,其中本土48个州(北温带),   还有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本土西临①—太平洋,东临②—大西   洋,南临③—墨西哥湾,本土主要位于北温带。   2、2010年,美国总人口3.1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4、   农业特点:机械化、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5、   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   (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6、   农业主要灌溉水源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东北部五大湖(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7、   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   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是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主要城市:首都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休斯敦等。   D   第二节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2、   巴西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A—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B—   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C—亚马孙河。   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3、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众多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巴西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而石油、煤炭   能源缺乏。   4、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调节全球气候。   雨林受破坏的原因:农民不断垦荒寻求土地、修路、砍伐优良木材、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   带来的后果: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劫,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5、巴西利亚—巴西的首都。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名称   范围   中心   代表动物   特殊名称   南极地区   南纬66.5S(南极圈)以南的区域   陆地(南极洲)   企鹅   “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   北极地区   北纬66.5N(北极圈)以北的区域   海洋(北冰洋)   北极熊   2、我国建立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2009在南极最高点建立了我国首个位于南极大陆内陆地区的科考站。   南极拥有的世界之最: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2   据本市学者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初中校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歌曲教学现状如下:①由于教学时间、生源结构、歌曲难度等因素,许多学生和教师存在畏难情绪,教师们未能很好的完成两个声部教学,以完成主要声部为教学目标。②课堂中缺乏有效训练,合唱歌曲的教学未能达到和谐、动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应重视常规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选择正确的策略进行教学,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将对影响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有助于今后教师们在合唱教学中进行正确的教学提高合唱教学效率。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学习者因素   分析学情共性和差异性才能在教学中选择切实可行且高效的教学策略。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在意识形态、生理状态上都跟小学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可以用问卷调查、音乐素质测试、谈话等方式对每班的学生的前在状态和潜在状态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例如:笔者对Y校6个班级进行音乐素质测试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两项分析:第一项进行总体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对基本音乐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同,思考合唱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方面是需要强化训练?合唱教学应当怎样分组?学生是否具有开放式教学的潜能等。第二项可以进行学生音乐基础知识、音乐能力水平的系统差异性分析。   例1是针对音乐素质测试卷结果好、中、差的三个班级进行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分析。   例1:   Y校抽样三个班对音乐课学习状态调查分析   (一)学习态度与动机   调查显示,5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只是为了娱乐,至于学成什么样并没有太多要求;6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合唱教学;38%的学生认为合唱教学是有意义的。   (二)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80%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不适应音乐课本的歌曲;16%的学生认为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相比,难度加大许多,歌曲不好听,不想学习。   (三)音乐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85%的学生参与演唱并能够对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68%的学生愿意参与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活动; 30%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认识乐谱;10%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参与音乐的创造活动;76%的学生有小组合作的意识,愿意于他人配合合作。   (四)合唱学习经验调查   调查显示,35%的学生从未参与过合唱或者从未有过合唱经验;63%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阶梯性的合唱训练。   (五)课外学习音乐方面   曾经或现正参与课外音乐学习的学生比例高达44%,其中多数是以乐器学习为主。这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例1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生已奠定了基本的音乐知识,他们对自己喜欢的音乐乐于参与,对不感兴趣的音乐极不情愿参与。教师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测试,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现有音乐知识结构、音乐学习习惯、音乐学习兴趣、合唱学习经验等方面调查分析,激发合唱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做到高效且有针对性。   二、教学者因素   (一)教师的学习背景直接影响着合唱教学的过程及方法   教师的学习背景指是否经过专业的音乐素养训练、学过合唱指挥、是否有很深的专业积累、专业学习是哪个类型的音乐学习。例如:高校学习声乐专业的老师会比学习器乐的音乐老师更加注重科学的演唱;曾经经过专业合唱梯度训练的教师,会有意识的在课堂中渗透合唱教学,对合唱歌曲进行系统的规划教学,由易到难,会更加注意音乐的和谐。教师的合唱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与其就职前的专业知识获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合唱教学的组织与处理   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经验等。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过程的实施和教学生成的策略调整,教学经验则影响教师对学生和音乐作品的判断。   三、教学内容因素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师教学策略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笔者对2012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教学歌曲进行分析分类。   (一)苏少版初中音乐合唱歌曲基本情况列表   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茉莉花一》、《我和你》、《念故乡》、《欢乐颂》。   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爱星满天》、《我们在一起》、《杨柳青》、《彩云追月》。   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愛我中华》、《赶圩归来啊哩哩》、《桑塔.露琪亚》、《献给老师的歌》。   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踏浪》、《划船曲》、《钟声嘀嗒》。   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光三叠》。   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骊歌》。   (二)苏少版初中音乐合唱歌曲分类   1.根据情感、速度分类   (1)属于曲速稍慢抒情类的有:七年级上册《我和你》、《念故乡》;七年级下册《爱星满天》、《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献给老师的歌》;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   (2)、属于曲速中等至稍快抒情类,赞颂某种事物或者美好情感的有: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欢乐颂》;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八年级上册《爱我中华》、《赶圩归来啊哩哩》、《桑塔.露琪亚》;八年级下册《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   (3)属于欢快活泼,体现青春活力的有: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我们在一起》、《杨柳青》;八年级下册《踏浪》;九年级下册《骊歌》。   (4)属于中国民族调式的歌曲有: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我和你》;七年级下册《杨柳青》、《彩云追月》;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爱我中华》、《赶圩归来阿哩哩》;九年级下册《阳关三叠》。   教师们可以根据歌曲的音乐要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达到二声部教学的目标。   2.根据演唱难度分类   (1)属于音域跨度超过一个八度的歌曲:七年级下册《爱星满天》、《彩云追月》、《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爱我中华》、《獻给老师的歌》;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骊歌》。   (2)属于节奏复杂或者有变化音的歌曲:八年级下册《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   3.根据二声部创作类型分类   (1)复调模仿式。苏少版的教材中的采用复调模仿式的二声部歌曲中都是采用严格完全模仿的同度卡农形式,即模仿声部的音乐材料跟导声部的音乐材料完全相同,只是模仿声部追随导声部先后出现。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是以轮唱的形式出现。属于此种创作类型的二声部歌曲有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七年级下册《杨柳青》。   (2)复调对比式。复调对比式是歌曲的两个声部旋律各具独立个性,旋律完全不同。复调对比式可以有好几种形式:   第一种,主题旋律与二声部旋律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旋律,各不相同或是以卡农形式出现的不同旋律的二声部。例如: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九年级上册《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以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为例(例2),歌曲上下两个声部旋律节奏、旋律各不相同。   例2:《彩云追月》   第二种,主题旋律可以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中交叉出现。例如: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前半部分,主题旋律出现在第一声部,后半部分从让我来把主题旋律出现在第二声部。   第三种,加花形式。即在主题旋律的长音拍子上加入第二声部旋律。加花的旋律可以是主题旋律的重复、变化重复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旋律。   第四种,混合式,即将以上三种形式混合出现的复调对比式二声部。例如:七年级上册《我和你》。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出现在第一、二乐句。第一乐句采用变化重复主题旋律加花式,第二乐句则是完全不同旋律的复调对比。   复调对比式这种二声部音乐保持了主题音乐的风格情绪,起到烘托与增强音乐趣味的作用。这种二声部的演唱难度也比较大,需要教师选择多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多加练习。   (3)固定音型式。类似于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一种以固定的节奏不断重复为特点二声部,常用在具有活泼跳跃、舞蹈律动性格的歌曲中。例:八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乐曲的二声部是以固定的节奏型,不同的和弦分解进行的。   (4)双音同步型。这是运用最广的一种二声部形式,它的特点是两个声部的节奏整体划一(局部可以有微变),二声部完全是主题旋律音的下方三度、六度、四度、五度音程。音响效果能体现出音程协和的特点,较单声部具有较饱满的音响和声效果。   属于双音同步的作品有:七年级上册《念故乡》、《欢乐颂》;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爱星满天》、《我们在一起》、《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爱我中华》、《桑塔.露琪亚》、《献给老师的歌》;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踏浪》、《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骊歌》。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3       一、地理分布图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分布图也就是常说的地图。在七年级新教材的地理图像系统中,地理分布图是数量最多且最常用的基本图类,共计113幅,占图像系统的37.9%;主要有海陆分布、经纬度分布、气候分布(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地形分布、物产分布、景观分布、区域分布等各种分布图。地理分布图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几乎在新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有地理分布图,如七年级教材(上)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就有25张地理分布图,分别是图1.8、1.9、1.12、1.13、1.19、1.24、1.22……再如七年级教材(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有24张地理分布图,分别是图7.1、7.2、7.11、7.12、7.28、7.48……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有20张分布图,它们是8.1、8.3、8.4、8.7、8.16、8.21……       功能作用:地理分布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分布规律、分布特征、分布范围及大小,主要储存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知识、必要的地名、数字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等信息。它是学习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教学资源,在地理课中始终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地理分布图的基本特性是用平面图表示占有三维空间的地理事物。地理分布图的阅读,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阅读分布图时,引导学生利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性看图,逐步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如在阅读世界政区图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关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识。可以沿着特殊的纬线如0°纬线、23.5°N、23.5°S、66.5°N、66.5°S,去寻找这些线经过哪些国家、主要的地形区。也可以沿着某些特殊的经线如0°经线、30°E、60°E、120°E、90°W、180°经线,寻找这些地区的大洲分布、地形变化、气候变化。还可以沿着环太平洋、沿着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看火山、地震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再如七年级上册第56页“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阅读,要让学生先观察等温线的数值变化,一是通过观察南北半球平行等温线的变化,学会根据气温变化特征判断所属半球,二是通过观察等温线的疏密判断该地的温差,三是通过闭合等温线的数值判断该地的地形是盆地还是山地,四是通过等温线的弯曲判断气温高低及其成因。当然在阅读地图时不能拘泥于点、线,还要扩大到面,应有整体性。       二、地理景观图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景观图主要是反映地理事物外貌特征的图像,在七年级新教材的地理图像系统中,上下册共有110幅130多张地理景观图像,是仅次于地理分布图的第二大图像,教材中这类图像所占比重大,约占图像系统36.9%左右。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有地理景观图,涉及内容很广泛,有陆地、海洋、草原、沙漠、森林、乡村、城市、民居、宫殿、庙宇等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特别在教材的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中,景观图数量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如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就有29幅37张景观图片,有图7.3、7.2、7.11、7.12、7.13、7.14、7.19、7.21、7.24、7.52……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内容。       功能作用:地理景观图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具有较为直观的印象,并具有亲临现场感,有助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世界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美、人文美、科学美、艺术美。如七年级上册绪言“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框题就汇聚了4张景观图,有田园、城市、古城、饮食、服饰等图像。再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聚落与环境”框题就汇聚了6幅7张景观图,有田园、城市、民居、平原、山区等图像。这些图像线条优美、色彩鲜艳、内容真实,能让学生在欣赏世界之美的同时引发联想、激发兴趣,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更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       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统计图是把各种地理数字资料绘制成能够形象、直观表达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变化特征的一种图像。可分为线状图(包括折线图、曲线图)、圆面扇形、百分比图、柱状图及饼状图,其中又可以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图复合成其它形式具有更多表示功能的图,如饼状统计图就是圆面扇形百分比图和柱状图的复合。在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有31幅35张统计图,约占图像系统的10.4%。其中,教材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就有统计图13幅19张,如图3.12、3.11、3.14、3.22、3.25、3.26、3.29等,在整个教材统计图表中就占50%左右,有图表类、柱状图类(降水柱状图)、曲线图类(气温曲线图)、复合统计图类(气侯统计图),涉及对统计图表的阅读、分析、填绘等。       功能作用:这类图像将枯燥的地理数据以及抽象的地理概念、现象、理论、规律用简明、直观、恰当的地理统计图表现出来,是揭示地理事物数量规律的形象化、直观化的工具。统计图表的最大优点是信息简明扼要、发展性强,往往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既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地”,也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第63页“图3.25分析气候的特征的方法图”,学生通过观察气温曲线,就可以分析该地的冷热状况,得出该地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通过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得出该地干湿状况,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综合该地的冷热和干湿状况,可以归纳出该地的气候特征。一幅图像,使抽象晦涩的气候特征形象化、数字化,并深深印入大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定量、定性分析能力。       四、地理示意图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示意图是形象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原理、相互关系,或者阐明某些地理事物的演变发展过程的图像。常常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运动规律用简单明了的符号和构图表示得清楚而深刻,主要分为模式图、成因示意图、过程示意图等。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有36幅42张示意图,在七年级新教材地理图表系统中占12.56.%。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分布较广,几乎新教材的每一章都有地理示意图,其中,在教材第一章、第九章、第八章中,示意图比较多,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就有10多幅,如图1.1、1.14、1.18、1.35、1.36、1.37、1.43等。       功能作用:地理示意图又称地理原理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有关地理事物的原理、成因、演变过程的理解、掌握。在教学时要注意在“意”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片展示事物的分布、成因、演变过程等。如七年级上册第40页“图2.18大陆漂移示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各大陆位置的变化和运动方向,就比较容易理解目前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以及大西洋的形成。再如七年级教材第44页“图2.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板块的位置变化(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的下方)就比较容易分析得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两个板块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       五、地理复合图的分析       分布概况:地理复合图是指在同一幅图像内包括多种类型地理图像。七年级教材中有7幅20张,占教材图像系统3%左右,如七年级上册第二页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就是由素描图、卫星影像图、分布图、路线图四幅图像组成的复合图像,再如七年级下册第38页图7.49“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是由两幅气候统计图和一幅俄罗斯气候分布图组成的复合图,类似的复合图还有很多,如图4.16、4.17、8.21等。另外,在阅读分析地理复合图时需要结合其它相关地理图像。如阅读七年级上册71页“图4.2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05—2010)”时,要注意与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以及世界政区图、世界人口密度图的密切结合。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4   生物八下教学计划【一】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   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积极应对中会考复习,进一步提高会考考合格率。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共有180人,分五个班,八年级(1、2、3、4、)是本人所教,他们通过一年半对生物学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生物学的基础。本学期还应对他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所以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会考复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会考复习中来,争取在汇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进一步学习洋思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4、适当设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举行单考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6、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五、教学安排及目录(2节/周)   教 学 内 容   参考课时 实授课时   第七单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2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7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1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2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7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2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2   第八单 健康的生活 11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二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2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2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2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1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八下综合考查 1   总复习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4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4   专题复习 4   模拟复习 2   生物八下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分析   1、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生物教学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内容的设置:   全期教材共分6个章节,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与上一个学期相比,增加了观察与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3、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设计并安排好科学探究活动,是教材贯彻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关键之所在。在总结前三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大科学探究的力度。   从数量和类型上看,八年级下册共有探究活动28 个,有关探究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调查、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   本册书共有“探究”(包括模拟探究)4个。与前三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例如,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用什么植物进行扦插也由学生自己决定;制订探究计划时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扦插的植物成活所需要的水分、土壤、温度等条件,还需要设计对照或对比实验,设置重复组等;实施探究计划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运用七年级所学知识,对扦插技条进行适当的照料,并坚持认真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需要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考虑到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方面已经得到训练,教材在讨论探究思路这一环节不再像八年级上册那样提供模拟讨论的情景。   在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方面,除了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等一般过程技能外,尤为侧重训练应用和评价的技能,包括证据和逻辑的运用、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对证据和假说进行评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预测等。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生情况分析   在我所执教的八(1)、八(2)和八(3)三个班级中,都有部分学生相对来说基础稍弱,对他们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及其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在新的一学期要做好汇考复习总动员,让大家潜心投入到汇考复习中来,争取在汇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针对具体学情因材施教;   2、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3、分层次设置课堂反馈练习,使优生得到发展,差生得到提高;   4、适当设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举行月考,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查遗补漏;   6、引领学生开展复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优生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五、教学安排及目录   教学内容、参考课时   第七单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2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7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2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7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2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2   第八单 健康的生活 11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2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2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2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八下综合考查 1   考前冲刺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复习与考查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复习与考查   专题复习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5   一、命题的基本思路   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既是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又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内容与2012年相比,在试题的整体设计上,有创新,有突破,实现了地理中考(学业考试)与时俱进的特点,命题者更注重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试题结构上,变化不大,只是更注重于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考察力度;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稳中有变,难易适中;在具体试题内容上,无论哪种题型中的试题,均不同于上一年,达到考题连续两年内不重复,年年有变化的要求。由此可见,命题者是经过用心思考、细致准备和精心编制的。   本套试题立足新课程标准,遵循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强化了对地理读图、填图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测试可以准确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地理、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知识运用水平,可以反映学生真实学业水平,实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为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试卷考查了初中学生七年级、八年级两年中所掌握的基本地理知识和基本地理技能,突出基础,知识面广,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起到了实施新课程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也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二、试题的特点   (一)考查地理基础知识,难易适中。   本试卷为闭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填图题等题型,基本上都是分别按照七年上册、七年下册、八年上册、八年下册的先后顺序设计和安排的。试题绝大部分是围绕每册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设计,考查的是地理主干知识,涵盖了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主要内容,试题内容科学、准确,表述清晰无误,没有特别难和特别繁琐的题,也没有偏题和怪题。大多数试题既是主要的知识点,也是比较容易作答的,符合《20t3年黑龙江东部地区中考地理考试说明》中关于易、中、难比例为80:15:5的说明。其中,比较难的试题有选择题第5题,“关于地球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有极夜现象”,七年级上册教材P12图1.20中并没有对此做出说明,只有在教师特别加以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理解的情况下,才可能知道答案是北寒带和南寒带,即选项“D寒带”。选择题第15题,“关于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答案应该是“A湄公河”。不过,教材中对此也没有指出,没有在正文中明确写出来,学生只有在考前的学习中通过对七年级下册教材P27图7.18进行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材料分析题第57题中的第(2)题,“关于雾霾天气的成因”,须要学生根据所给材料和生活体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属于学以致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二)分值分配较为合理,突显基础。   在教材结构中,《地球和地图》编排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突显其重要地位,世界地理的知识编排在七年级的上、下册中,中国地理的知识则编排在八年级的上、下册中。关于试卷中分值比重,这里就不按“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这个标准来分析了,而是按照教材中知识点占试卷分值比重来分类,如下表:   材料分析题考查的是“中国地理”的内容,这从表格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两部分内容,即七年级上下册所占的分值为57分;“中国地理”的内容,即八年级上下册所占的分值为38分;我省的乡土地理知识占5分。基本符合《考试说明》中“地球和地图约占10%;世界地理约占40%;中国地理约占45%;乡土地理约占5%”的试题知识内容分布结构。试题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检测《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实践和热点问题,充分利用了地图语言来表现试题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当增加了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突显地理学科的特色。   与2012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试题相比,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试题在知识内容分布及结构上基本一致,只是更加侧重于对七年级上下册知识点的考查,比2012年多了5分。   (三)注重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以图表为主要表述语言,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要通过读图和填图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地理图表的运用更是涉及面广,适用性强。所以,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套试卷中,第四大题共有6道填图题(51~56),共37分,所占卷面总分的比重是较高的。其目的就是全面考查学生对地理图表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四)试题设计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本套试题在设计上十分注重“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并能把试题的设计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既不显得枯燥无味,又能体现地理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例如,选择题第22题,“当校园中的五星红旗飘向北方的时候,说明此时校园所在地的风向是哪里”,考查的是学生能否理解“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再如,读图分析题第51题“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第(4)题“我们考试的时间是6月27日,此时地球运动到图中的______两点之间”,就属于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设计。第55题“台湾略图”中的第(2)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图中表示的字母是_____”;第56题“走进家乡,了解家乡”中的第(2)题“冬季的哈尔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素有‘______’城之称”。这些都体现了本套地理试题与时俱进,注重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适当增加试题人文性,学以致用的特点。还有第57题,在这个材料分析题中,将2013年上半年以来对我国影响严重的雾霾天气的话题,通过详细真实的数据和背景资料表述出来,并通过“材料”的“提示”,让学生找出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学生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停用30%的公车”,分析出“汽车尾气”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增加燃煤企业的检查、严格监管工业企业烟尘排放”,得出“工业生产排放烟尘”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要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得出“建筑施工”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中的“对主干道每天增加两次洒水降尘”,得出“道路扬尘”这一答案等等。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答出题目中要求的3个答案。当然,这3个答案也是灵活的,不是固定的,只要与材料相关,符合题意就可以。本题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紧密联系生活,与时俱进,学以致用。   (五)试题中的不足。   在试题内容比例的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比如,在《考试说明》中,要求地球和地图的相关试题约占10%,而本套试题中,这部分内容占了8分,分别是第3、4、5和第51题,关于经纬线和地图的试题则根本没有,而经纬线和地图的相关知识既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又是学习高中地理的重要基础。比如,关于某一点地理坐标的判定、某一点所在的半球位置、某两点的相对方向、比例尺的相关计算等等,这些重要基础知识点都应该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在试题题目的表述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选择题第21题,原题的表述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的商品是什么?”应该表述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出口的商品是什么?”虽然只是一字之别,但是,加上“的”字之后,读起来上口,而且表意更加明确,况且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题目就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意思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但不能称为“南非”,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部分,则可称为“北非”。   另外,填空题第46题,题目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_____”,应该表述为“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____”,虽然只是增加了“主要”两个字,却可以突出表现西北地区多样的自然特征中最主要的那个特征,即“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自然特征除了以干旱为主以外,还有冬冷夏热,气温年差大、气温日差大,风沙天气多等等。所以,只有加上“主要”两个字,试题的表意才更加明确,学生在解答时才更容易准确。   三、教学建议   针对2013年的中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试题特点,建议初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在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生活实际两方面的考查,教师在教学中要介绍主要的、必备的地理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图表分析能力,并将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到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中,为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点培养图表分析技能,加强填图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语言”,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和推理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近年的地理中考中,考题对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读图分析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对重要地图、图表的阅读和分析,通过地理图表记忆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图文互换,能够准确、全面地“看出”图表中显性和隐性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   (三)复习时要有针对性,不搞题海战术。   地理中考复习涉及内容多,初中两个年级的4本教材都要兼顾,复习时不必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计划安排,力争将课本内容变薄变少。在设计复习题时,切忌搞题海战术,弄得师生都很疲惫。每个学校安排的地理课时都不多,每周一般都是两节课,为了有好的复习效果,教师要给学生“把好关”,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决胜地理中考。   (四)考前让学生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和时事热点。   近年的地理中考越来越时事热点,一般都体现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能够做好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并预先对考前发生的与地理相关的时事热点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可以将材料分析题这5分全部拿到。从2012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题来看,试题设计的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话题,并结合中国“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倡导节约和环保,让学生谈一谈对“绿色消费”的理解,设计公益广告等等。在2013年龙东地区地理中考题中,则设计了“雾霾天气”这一热点话题,紧密联系生活。所以,在中考前的复习中,教师也要指导学生留意与地理相关的新闻和时事热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产生“联系”,早作准备。   (五)教育学生规范书写答卷。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6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最佳选项填入答题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请根据以下描述判断他们属于哪一早期人类“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谋人 D.山顶洞人   2.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原始居民:他们会种粟,用石刀收割庄稼,并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他们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 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红山原始居民   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推行县制   4.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   A.尧 B.舜 C.启 D.禹   5.“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指( )   A.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D.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6.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 商”或“殷”,原因是( )   A.商朝建立定都于殷 B.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D.“殷”字吉利   7.武王伐纣过程中发生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8.西周开始,出现了诸侯的称呼,众多的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9.“烽火戏诸侯”演绎了东方“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 是( )   A.夏桀 B.商纣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10.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 )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大篆   C.甲骨文 D.隶书   1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12.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   A.吴王 夫差 B.楚庄王 C.越王勾践 D.齐桓公   13.卧薪尝胆的故事给我们很 大的启示,你知道这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   A.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4.今天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她形成的基础是( )   A.黄帝、炎帝 的部落联盟 B.黄帝、舜的部落联盟   C.炎帝、禹的部落联盟 D .禹、启的部落 联盟   15.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农具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你知道铁农具的使用,最早是在何时( )   A. 夏朝 B.秦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6.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也修筑了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它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17.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要努力学习 B.要经常复习   C.学习态度要老实 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18.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9.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在:( )   A.《春秋》 B.《论语》 C.《诗经》 D.《尚书》   20.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   ①分封制 ②军队 ③刑法 ④礼仪教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共2小题,21题1O分,22题10分,计2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回答:   ①上面两句话是哪位思想家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   ②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他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贡献?(4分)   ③他在教育方面的主张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夏商周断代 工程”被列为国家“九 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即已经把我国历史上最早三个朝代 每朝的年代断定清楚。   请回答:   ①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是?(3分)   ②请分别写出三个朝代的建立者和三位暴君?(6分)   ③你能把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1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D 5.A 6.C 7.D 8.C 9.D 10.C 11.B 12.D 1 3.A 14.A 15.C 16.A 17.C 18.B 19.B 20.B   二、非选择题(20分)   21. (1)孔子 春秋战国(4分)   (2)思想方面:“仁”和“礼”。教育方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4分)   (3)言之有理即可( 2分)   22.(1)夏、商、周(3分)   (2)建立者:启 、汤、 武王(3分)   暴君:桀、 纣王、 周幽王(3分)   (3)统治残暴,引起人民不满 。(言之有理即可。1分)   看了“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2.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7   关键词:新目标;新教材;七年级英语   自Go For it!教材使用以来,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本教材变化大,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使用起来有较大的困难,比如,单词量太大、知识面太广、所涉及的内容知识体系繁杂零散且难度较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对七年级英语教材进行了改版。最新版的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改变,充分考虑了学生们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一、旧版教材所具备的特征   1.从教材编写理念与思路看,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以“合理引进国外语言教育理念,适应我国英语教育实际状况”为宗旨,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初中英语教育的现实情况,力图把基于生活任务的语言教学模式引入到我国的英语教学领域中来。本套教材的基本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   2.从教材的发展性来看,毋庸置疑本教材是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除此以外,本教材同其他学科教材在跨培养文化意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包含了德育教育的因素。常常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一些有德育渗透点的内容与世界优秀文化放在同一教学活动中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从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来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课程,英语的教学内容包含着其他各个学科的内容,不论是从科学、文化知识、还是人文方面的知识等方面来说都是正确和科学的。总的来说教材编写从易到难,单词语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循环出现,构成达到五级水平的标准内容体系。这种传统的编排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4.从教材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来看。这是本教材一直以来最大的特点。翻开课本,在每一页上看到一幅幅充满情趣,幽默生动的画面。它不仅版面设计充满新意,而且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更富有创意,更具时代感,更有现代气息,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在每个单的最后一页都有一个图文并茂的小幽默,非常生动有趣,在读完每一则小幽默之后,同学们常常发出开心愉快的笑声;教材中为一些活动增加的附加材料也很有趣。从内容上看,大量的话题来源于生活实际,大部分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谈论家庭、天气、礼仪、假期等等,由于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因此,学生在学习了语言目标之后,就有要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学习热情自然就高。使教学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效果好。   二、新教材的变化及优势   新版教材除了继承旧版教材的优点,它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多优势,这套教材是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来编写的。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当减少教学内容   1.减少七年级上册单数量。将原七年级上册15个单(包括预备篇)减少到12个单。考虑到话题和语言学习内容的衔接,将原教材第九单删除,将第十、十一单移至七年级下册。   2.严格控制词汇量。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总生词量由原来的487个减少到346个,人名由原来的74个减少到28个,大大降低了起始年级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教学,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在教材内容方面的变化   1.修订后的教材将原七年级上册第二单(Unit 3 This is my sister.)和第三单(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顺序对调。让学生先学This is…的肯定句,再学一般疑问句Is this…。一方面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另一方面可使前后单的话题衔接起来,即先介绍自己、再介绍家人,然后询问学习物品的所属关系,为下个单学习询问这些物品的位置打下基础。   2.合理编排语法项目。修订后的Grammar Focus部分一方面使语法规律更加清晰,便于学生发现、探究、归纳,另一方面紧扣单话题和核心词汇,重点突出。语法页除了保留原有的Grammar Focus部分,还设计了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语法练习和活动,既有控制性、半控制性的练习,也有开放性的活动;既有语言形式的练习,也有语言意义表达的活动;既有笔头练习,也有口头练习。   3.精心设计阅读版块。原教材起始年级的阅读输入量不足,所选语篇篇幅较短,与后几册教材的阅读输入量不能形成较好的梯度。所以在此次修订中,适当增加起始年级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阅读量,适当减少后续册次的阅读量,整套教材坡度平缓。   4.增强写作的过程性和指导性。原教材中写作板块的设计采用的是读写结合的编写方式,写作活动紧跟阅读活动之后。修订后的教材写作板块从阅读板块中分离开来,单独设计,并移至各单的最后一页。   5.加强语音学习指导。修订后的教材除了保留预备篇单和附录中原有的语音规则总结、朗读知识讲解以外,还在附录中增设了与每个单内容同步的语音训练活动,包括基本发音的训练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基本发音训练中的单词大多是该单学过的词汇,不仅加强了词汇复现,还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总结单词读音规律。   三、使用新教材的建议   对于新教材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教材呢?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切忌穿新鞋,走老路。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   (二)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不能照般教参中提供的任务活动,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比较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且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三)在初一上学期不必强求学生去背所有单词的拼写形式,只要他们能够会读、会听、会说就可以了,要知道,在起始阶段出现的词汇,大部分在今后的教学内容中还会再出现,到那时学生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再来记也不迟。否则,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由害怕背单词到对英语逐渐失去兴趣,再到最终放弃学习英语,这是任何一个英语老师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8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 医学知识 渗透   生物学这门学科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因为小学阶段没有开课生物学。所以在对初学者讲授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我认为培养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就是学生所掌握和接触的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比如:初中生都有过感冒的经历,有的患过其他疾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初中阶段生物学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了解关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知识,人体结构及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通过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初中学生对于多种疾病已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甚至身边就有亲戚朋友患有某种疾病,而生物学知识在讲解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时对于相关的医学知识的渗透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初中生物课本中能够渗透医学知识的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1],讲述了病毒的种类、结构和生活,以及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特别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部分讲述时,很自然地就和医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了。七年级下册,整册书讲述了生物圈中的人(第四单),按照人体的几大系统来编排的[2]。首先是人的由来,接着是人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除、生命活动的调节,最后是人类整体对生物圈的影响。除了最后一章外每一章都有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五单中的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顺势联系医学知识讲授[3]。八年级下册第七单中的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遗传病方面的医学知识联系自然流畅;第八单中“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和“了解自己,增进健康”三章内容就是讲述医学常识[4]。   二、生物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的结合   整个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能够与医学知识联系的知识点有很多。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第四章的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2],此节内容若能够很好地结合医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首先从导入环节来看,课本的开始部分以医学方面的知识为问题,作为本节的导入部分,也可以这样引入:“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一时失血过多离开了人世。如果能够及时输血,他们可能会恢复健康。可见,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一针见血又切合实际,同时涉及医学知识“输血”。正文讲解过程中,课本的“资料分析”部分也是以医学方面的知识展示,以“医学检验科报告单”分析入手讲解血液的成分、功能。三种血细胞的讲授更能涉及较多的医学知识。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吞噬病菌的功能,它的数量多了可能就有炎症;红细胞具有运输O2和部分CO2的功能,少了就会患贫血;血小板能够止血和加速凝血,少了会出现异常出血,多了则会出现血栓。所以医学上通过检验三种血细胞的多少为参考依据来诊断某些疾病。讲解的过程可以提问同学们自己或身边的亲朋好友是否患过这些疾病,让同学自己找出这些病的成因,从而加深印象。最后复习的时候也是以提问医学知识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知识。   从本节课的内容来看,从头到尾都渗透着医学知识。而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患过这样那样的病,在课堂上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可以渗透一些医学常识,从而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才生动、贴近生活。   三、生物课堂上渗透医学知识的益处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健康,了解自身的愿望,尤其是患过疾病,感受过病痛折磨的人更想了解自身,更自己的健康。从这个角度来讲,生物课堂上医学知识的渗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需要老师强迫学生去学,而是学生自己想知道,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贴近学生了,学生自己关心了,也就有了积极性。初中学生成长到十几岁,最普通的感冒都亲身经历过,知道被病痛折磨的痛苦。所以大家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就要了解医学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将生物课堂变成学生渴望知道的有关保障自身健康的知识的一个渠道,从而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次,医学知识就像一座桥梁,将课本上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凡在课堂上提到关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亲身经历过的,同学就非常有兴趣,很注意地听老师的讲解,因为他们想知道其中的缘由。有的同学下课后还追问老师,他家的某某得了什么病是咋回事,该注意些什么,等等。可见学生对医学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渴望知道的。那么我们为何不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以这种方式让学生乐意、自愿地去接受课堂上的知识呢?   最后,可以增加学生在医学方面的常识,对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课本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健康地生活》,专门讲述一些医学常识,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等内容。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若能将学生在生活中涉及的医学知识进行渗透,就能有效达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生物学(七年级上册)[M].人教版,P72-75.   [2]生物学(七年级下册)[M].人教版,P59-64.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导入;学习兴趣;方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堂新课导入的效果对这节课的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导入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了。我们的课堂导入设计要因教师及其教学风格、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教师要力求导入的趣味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七年级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当前大多数教师会采用复习导入法,连珠炮式地向学生提问。例如仁爱版英语第一册Unit1 Topic 2的复习可以这样向学生连续发问:   What’s your name?   Can you spell it, please?   How old are you?   教师快速向多位学生口头提问,要求学生迅速反应作答,学生无预先准备,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复习了一些单词之后,再复习一些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加强。   2.故事导入法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的不同情况,在教学单的开头设置“story time”。教材中有些内容与文化风俗、历史名人及英美国家的生活习惯有关,教师可以课前准备一些趣闻逸事讲给学生听,如讲授关于“Table manners”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各国的饮食习惯及餐桌礼仪。   3.实物、图片导入法   实物和图片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导入,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使其印象更深,记得更牢。一般来说,能用实物导入的,就不要用图片,因为实物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如在导入七年级上册Unit 5“What class are you in?”时,我首先利用实物导入apple,orange,egg 等单词。再用图片导入box,car,bus 等单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歌曲、视频导入法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英语歌曲或视频导入新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如我在导入七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2 “Where are you from?”时,我播放了Flash英文儿歌Where are you from?后,问学生:“Excuse me, are you Jane? Where are you from?”我还用天气英文歌导入七年级下册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游戏导入法   初中生好动,他们精力充沛,参与意识强。因此,我们的课堂应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游戏导入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如我在导入七年级上册Unit 1 Topic 3 “What class you in?”Section B第一节课时,采用了猜测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我挎着一个包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学生说:“I have a nice thing in this bag. What is it? Guess! ”学生都急于想知道包里是什么,争先恐后地猜测起来。待学生把本单Section A 中学过的单词全部猜完之后,我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导出本节课要学的新单词。利用猜测游戏引入新课,不但可以复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作铺垫,而且给学生设置了悬念,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其动脑、动口,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入英语课堂。   6.会话导入法   会话作为组织学习的开端,是英语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使之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重要形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会话导入可以有如下形式:   (1)师问生答。通常,在课堂导入的对话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的问答训练,以引导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英语学习的语境,展开新的学习。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T: How about the weather today?1s it fine?   S:No.   T:No?All you mean it’s cold today?   S: Yes .   T: Yes. It’s cold today .But I like it. Do you know,why?   S: Sorry,we don’t know.   T: That is because I want to make snowmen.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之中。   (2)生生会话。为了扩大学生参与面,丰富会话的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分复习旧课的基础上预习新课,围绕复习内容或预习内容展开生生会话。这种会话交流还可以用Duty Report (值日报告)的形式展开。这是一项富于综合性、灵活性和交际性的口语活动。每次由一位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分别和多个学生进行问答式会话,对话的内容由学生自定,时间以3分钟为宜。每组只要进行一两句会话即可。 教师在学生对话时,应认真聆听,积极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加入会话。在这样的交际氛围中,教师应积极捕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7.自由交谈导入法   自由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使用英语自由交谈。自由交谈的话题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或具有时代性的话题。我在导入七年级 Unit 7 Topic1 “When is your birthday?”时,我面带笑容走进教室,和学生进行如下对话:“When is your birthday? What is the date today? Your birthday is coming. Is it next Sunday? ”这节课我利用学生“周末计划”这一话题与学生自由交谈,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句子,又引入了这节课要学的句子,再加以比较,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英语课堂。   8.活动情境导入法   这里所说的“活动”主要指模拟表演活动、游戏活动或竞赛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竞争意识组织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悟性, 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较难记忆的词句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得以记忆和运用。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 一般都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打电话、 购物、就餐、求医、做游戏等,教师可根据这些活动内容,创设活动情境,发挥情境对孩子的强大感染功能,提高学生参与率,作为学习的铺垫。这种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缩短了学生进入语境的时间,同时也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自然导入,并为新课学习进行铺垫。 游戏活动导入常用的有“开火车”“猜一猜”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设计,只要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我们都可以试 一试。 竞赛性活动导入符合小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教 “ What is the time?”这一句型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用准备好的钟面模型拨动指针,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时间,看哪组回答得又快又准,胜者得到红旗。学生的积极性顿时被激发。当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新课中的时候,这节课已成功了一半。   此外,英语课堂导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形式不宜过于复杂。课堂导入是为了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第二,课堂导入切忌生搬硬套。教无定法,导也无定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篇10   【关键词】歌曲法;诗词法;谜语法;典故法;故事法;图示法;设问法;乡土法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堂课,如果有个好的开端,就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高度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精力高度集中,减轻乃至消除无兴趣的学习带来的思想压力和负担,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打好基础。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的导入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导入的方法。   一、歌曲法   歌曲法就是由歌曲引入新课的方法。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巴黎公社》一课时,先放一段《国际歌》;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放一段《松花江上》。由此入手,引入新课。   歌曲法最大的优点是能渲染气氛,复现情景,调动学生情感,有利于思想教育。   二、诗词法   此法可分为两类:   1.由学生已学过的诗词引入新课。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先集体背一首所作的《长征》。然后教师指出:“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过,要想理解这首诗,还须学习长征的历史。”由此导入新课。   2.引用学生在课内没有学过的诗词。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安史之乱”―课时,可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和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由诗句谈起安史之乱的原因,再转入课文分析。这样也比较自然、贴切、生动。   三、谜语法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西汉和匈奴的战争”时,教师先展示两条谜语:“保护庄稼”、“忽然病愈”(打中国古代名将各一人)。学生很快猜出是“卫青”、“霍去病”二人,教师趁机引入新课。猜谜语不仅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四、典故法   用典故法引入新课,较多地运用是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如:教学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一文时,可由学生讲“立木赏金”的典故引入;教学“淝水之战”时,教师可从“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导入。   典故法引入新课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故事法   用真实、生动而简短的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故事。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而故事仅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时,可讲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故事;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先讲“塞尔维亚青年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故事,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六、图示法   图示法可分为两类:   1.利用插图引入新课。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可由学生先观察课本上“被焚烧后圆明园远瀛观和大水法的残迹图”,从讲这张图的情景入手导入新课。   2.从教师手绘示意图引入。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8课“三国鼎立”,教师可先用幻灯片展示已画好的一只三足鼎,鼎足下标有魏、蜀、吴,配有地图轮廓线,再解释“鼎立”的含意,由此引入新课。   七、设问法   可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1课“人类的起源”时,我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中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有上帝造人的神话,也有人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又如:教学九年级上册“古代罗马”一课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自于哪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亚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19OO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   通过寥寥数语,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八、乡土法   乡土法,就是运用乡土材料引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23课“西晋和东晋”时,我介绍了谢安、谢玄等人祖籍都是我们太康县人,并引入一些谢氏的典故,以此为背景引入新课,学生倍感自豪和兴奋。

2024最新激活全家桶教程,稳定运行到2099年,请移步至置顶文章:https://sigusoft.com/995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激活谷谷主-小谷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sigusoft.com/60699.html

(0)
上一篇 2024年 8月 29日 下午5:08
下一篇 2024年 8月 29日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